|
王群展示收来的描金床。(沈孙晖 摄) |
走进象山竹根雕艺术家王群的“藏宝阁”,里面摆满了已棚改拆除的老城巷子——青草巷的老物件。这些是他花费20万元左右,从全县旧货商手中“抢来”的。“这个民国时期的柜子是当时女子出嫁的嫁妆,柜门装饰用了嵌骨工艺……”这些别人眼中的“破烂货”,王群却视若瑰宝,“它们见证了象山的历史文化,不保护就永远消失了!” 本报记者 沈孙晖 象山记者站 陈光曙 通讯员 张霞 吴春妍 据悉,青草巷是象山最古老的街巷之一,唐神龙二年象山立县后,就伴随着县署建设起来。这里曾经居住过元末名儒蒋景高,明代大儒、刑部尚书钱唐等许多历史名人和著名家族。前年,青草巷区块改造被列入该县一期棚改项目,拆除后将重新打造历史文化展示街区。 作为老竹器的收藏家,去年10月王群听闻青草巷棚改进程加速,第一次跑去那里找旧货商收老巷的竹器。“我们称之为‘刨地皮’,”王群笑着说,“当时一个商家提醒我,不要光盯着竹器,青草巷居民的生活老物件很有历史文化特色,奉化、宁海等地的旧货商已经收走了不少。” 一语惊醒梦中人!“青草巷老物件外流对象山未来打造历史文化展示街区是巨大的损失,抢救保护刻不容缓。”当时,正值王群创作“橄榄核”雕刻的关键期,他毅然搁置创作,全身心投入抢救老物件的“使命”中,每天往全县旧货商那里跑,双方还建立了微信“业务”关系。“我在微信朋友圈连发60天收购信息,让旧货商尽一切努力把老物件留给我。”王群说。 “那段时间,他一直心神不定,魂不守舍,整天盯着手机,等待‘惊喜’降临。”王群妻子“抱怨”,微信上一说有货,他就放下一切事务跑去收购。北京、上海的客户更是对王群的“不务正业”无法理解:放着几千元一件的竹刻作品不做,花这么多钱和精力收“破烂”。对此,王群心如明镜:“老物件虽然不像黄金钻石、字画瓷器等有极高的金钱价值、艺术价值,但其中蕴藏的历史文化价值无法估量。” 几个月下来,王群收购了近千件清中期以来的青草巷老物件:厨房碗筷、米缸、陶瓶、食盒、菜篮、风箱;卧室五斗衣橱、暗格书橱、雕花眠床、首饰盒;点心制作模具、木莲冻制作桶、捣麻糍的石臼、油漆匠用过的刷子,甚至还有孩子的虎头鞋、虎头帽,缠足老太太的“三寸金莲鞋”等。 王群就像“守财奴”一样守着这些“宝贝”,不肯割爱转让。“我花了四五万元,收了20张描金床。”他告诉笔者,宁波描金床的工艺是全国最好的,而象山描金床在宁波地区又首屈一指,“曾有旧货商找我高价回收描金床,我一件都没卖。到了我手里,就别想再外流!” 随着老物件越收越多,王群对此的定位也越来越清晰:将这些东西作为区域文化进行系统整理、分类,并经他手加以维修保护,在留住过去“时光”的同时,使之焕发新时代的光彩。比如一把没有琴弦只有底盘的破琵琶,他可以通过艺术再创作,让它变成一种独特的插花盆栽。 “将来,我会让这些老物件重新回归青草巷。”王群告诉笔者,当新的青草巷历史文化展示街区建成后,他计划打造一个旧物馆,将所有收藏的老物件陈列其中,重新向市民展现它们的昔日芳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