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墨 说到古代的钱币,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象征了天圆地方的“圆形方孔钱”,但要真追究起中国钱币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踪迹,除非专业人士,否则一般人真的难以详述其间的“所以然”。《中国钱币的故事》就是针对一般读者所写的一部关于中国钱币历史沿革的书籍。它和艰深的学术文章不同,语言浅白易懂,内容平朴近人,也可说是将中国史通过钱币学和经济学给叙述清楚了。书里不仅有关于古钱币的人物及故事介绍,也时时显现出作者在收藏方面的独到见识。 古钱币收藏历来被人视为是一种文人雅玩,但因赏玩对象本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所以又和其他类别的藏品大不相同。中国钱币能观照古人的宇宙观、历史观、审美观和艺术观,这也决定了各种古代钱币所涉及的文化范围是其他藏品难以比拟的。《中国钱币的故事》严格按照时间线,从先秦时期的贝币讲起,春秋战国时各国的货币并不一样,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施行“车同轨,书同文”,也将货币制度进行了规整有序的安排。从彼时起,圆形方孔的“秦半两”成为全国法定铜钱。汉武帝时用起了“五铢钱”,这是中国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流通了700余年)的货币。之后,王莽称帝,大规模改革币值。王莽施行的“宝货制”太过繁复,民间百姓根本搞不清楚,改革无疑以失败告终。但王莽当政时期“一刀平五千”的“金错刀”确是币中翘楚,这种今人看来有点像钥匙的钱币,精美绝伦,难怪获得了“莽铸金错刀,当为钱绝”的赞誉。唐代最有代表性的钱币非“开元通宝”莫属,它标志着我国的货币从铢量体系发展为通宝币制。北宋的铜钱因为存世量比较大,所以在今天的钱币收藏市场上算不得是什么精贵物件。但宋钱有着版式丰富的特点,能很好地呈现古钱的特征、模式和概念,于是现在的钱币爱好者如果有心进行这一方面的收藏,往往会从宋钱入手,毕竟“宋钱是古钱币的入门‘教材’”。何况宋钱中也有不少佳美的精品,像徽宗时的“崇宁通宝”和“大观通宝”,不仅在制作上精益求精,而且上面刻的不是一般名家手笔,乃是大名鼎鼎的御书“瘦金体”。南宋铜钱在数量和质量上和北宋铜钱没法比,不过因为存世数量少,在当今“物以稀为贵”的收藏市场上反而吃香。所谓“四朝钱”是收藏界对辽、西夏、金、元这四个朝代钱币的合称。“四朝钱”相对来说比较稀少、拙朴,能为今天历史专家研究那些少数民族政权提供确凿可靠的物质参考。随着宝钞和银锭的推行,明代铸造钱币不多,较有名的是“永乐通宝”,因“永乐”二字含义吉祥,所以一直以来广受追捧。清代钱币最大的特点就是“满汉一体”,一般会在铜钱的正面用汉文刻铸帝王年号和“通宝”字样,背面则用满文注明该钱币由某某钱局铸造。“康熙通宝”的几类版式中有一种名为“罗汉钱”的异品,铜色金黄,币制精良。民间百姓将“罗汉钱”视为幸福美满的象征,不仅过年的时候用它来“压岁”,青年男女恋爱订婚,也喜欢用它作为爱情信物。沪剧里有一传统戏《罗汉钱》,剧名就源于此。 中国的钱币如果单纯从收藏的角度来看,具有历史悠久、延续不曾中断的特点,所以古钱币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相当丰富。但因为《中国钱币的故事》不是学术专著,所以着重介绍的还是在主线历史脉络中的主流钱币。与此同时,书中还提到了深受中国钱币文化影响的朝鲜、日本、越南钱币,以及体现我国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丝路币(“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货币)、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清代“新疆红钱”等。 作者在介绍钱币文化的同时,努力传递出相应的历史思考、金融意识及收藏理念。就像作者自己所说的那样:一般我们是反对“钻钱眼里”的,但是如果对于中国钱币,你在研究和认识的时候能够钻得进去,还能钻得出来,那么就能从中获得一番真知灼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