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5月16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长成“编外教师”名不正理不顺

    卞广春

    如今,社会对孩子的教育愈发重视,家校共育理念不断普及,但在一些中小学,从批作业到课堂值日保洁,再到监督学生考试,在家校共育、家校合作过程中,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责任边界趋于模糊,家长正在成为一支随叫随到的“编外教师”队伍(5月14日《半月谈》)。

    家校共育、家校合作的目的,是在家庭与学校之间筑建以孩子成长教育为中心的桥梁。但学校的责任,学校要承担,家长的义务,家长要承担,而不是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职责混淆不清。家长随叫随到成“编外教师”的势头有增无减,在于学校和教师对家校共育、家校合作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职业教育者的心态偏离了本位,利用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焦虑,把家长当成编外教职人员使唤。可以说,家长随叫随到成“编外教师”,名不正理不顺。

    家长随叫随到成“编外教师”,有害校园安全,有损学生的安全感。有媒体曾报道说,山东临沂某学校,学生在教室上课的时候,有两个学生家长突然冲了进来,打伤了好几个学生,原因是泄愤。与教师相比,家长从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家长在校园内进进出出,名义上是帮助孩子值日扫地,协助教师布置教室、购买物品、监督学生考试等,实际上可能在校园埋下了隐患——一旦家长情绪失控,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就是学生。

    家长随叫随到成“编外教师”,影响学校声誉,有害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工作范围在学校,家长的工作范围在家庭,虽然教师和家长可以相互沟通,但理应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教师把自身的工作推给家长,教师是轻松了,心理或许也坦然,久而久之,学校岂不成了游乐场,教师岂不是成了导游?这样的教育模式,必然使社会公众逐渐失去对学校的信任,而学校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也将面临新的考验。

    家长随叫随到成“编外教师”,影响家长情绪,破坏社会事务平衡。学校让家长承担家庭教育责任以外的事务,甚至有的家长出差以后,顾不上孩子的值日,也会被教师点名批评。如此一来,家长无法安心做自己该做的事,一心挂两头,不仅会破坏家长的工作情绪、影响家长的工作成果,也会打破社会事务的既有平衡。

    防止家长成为“编外教师”,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敢于担当,家长要敢于说“不”。家校共育要明确责任,出台家校的各自责任和行事规定,教育主管部门不应含糊其词,学校和教师不要把自己当成“包工头”。学校、教师要端正心态,自我加压,主动承担,共同面对教学压力加大、教育责任重等问题。必要时,家长应据理力争,对教师的私下授意行为,敢于拒绝。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