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时评·楼市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5月17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容错机制 是不能缺少的改革要素

    沈 峰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对此,我市正式出台《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推进“六争攻坚”的若干意见》。根据《意见》要求,我市将按照“三个区分开来”原则,细化落实“容错纠错”机制,对认定给予容错的干部,相关政治、经济待遇不受影响,干部所在单位在相关工作考核中一般不予扣分,真正树立起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的良好导向(5月15日《宁波日报》)。

    摸着石头过河,这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国情的改革方法,也说明改革是一个不断“容错纠错”的过程。邓小平同志在20多年前就曾告诫:“不要怕冒一点风险。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能力,承担风险的能力。”今天的成就是靠改革发展起来的,改革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根本动力。

    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任务重、难度大,风险也随之加大。各地积极推动落实,成效逐步显现,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也涌现出一批甩开膀子、拼劲十足的改革促进派、改革实干家。但另一方面,一些干部不担当、不作为,观望多、实干少,顾虑重、动力弱的情况也不容忽视。“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等消极心态和不佳状态,导致一些改革措施遭遇“中梗阻”“落地难”。

    如何为担当者担当、为改革创新者撑腰,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因此,对改革创新者要“宽容失败、允许试错”。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基层改革创新,既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营造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浓郁氛围。就此而言,探索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误、容错纠错的政策机制,可以极大地提高干部干事的积极性、主动性,也给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的干部吃了一颗定心丸,增添了他们敢做善为的信心和底气。

    容错,其实也是“试对”。改革,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改革走到今天,已经进入深水区,如何理解“深水区”?一方面是阻力增大、风险增多,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不确定性更多。要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就需要敢于试错的勇气与机会。比如说,国企改革如何既能保留公有制的性质又能激发企业活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既能化解产能过剩又能提升供给质量?引领经济新常态,如何在稳增长、控风险的同时提质量、增效益?这些答案没有人知道,只有通过实践得知。因此,更要鼓励创新,放开尝试,允许试错。

    当然,容错要守住基本底线,避免一些干部拿这一机制当挡箭牌,打着容错的幌子,干着违纪违规的勾当。容错免责是保护,但纠错改错也要及时跟进,不能知错不改,要积极寻找错误原因,改正错误,积累经验,避免错误扩大,以更好地推动改革发展。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讲,试错也是有边界的。这边界,实质上就是宪法和法律的边界。法治不仅能有效防止有人打着改革创新的旗号谋私利,也能从制度上对改革创新进行最有效的保护和支持。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改革遭遇新难题是难免的,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就意味着没有前车之鉴可以参照,意味着可能会犯错、会走弯路。但既然是改革创新,就应当允许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创新突破,先行先试,边走边试。总之,容错机制是不可或缺的改革要素,因为创新是从失败中学习的结果,成功来自于失败后的不断尝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