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6月20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补齐学前教育“短板”

    凌 波

    新近启动的宁波市发展学前教育第三轮行动计划提出,新(改)扩建40所幼儿园,增加入学名额1万个;新增财政性投入向学前教育倾斜,确保区县(市)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在8%以上,着力补上“城区幼儿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幼儿园办园质量不高”这一教育发展“短板”(6月14日《宁波日报》)。

    应该说,经过两轮学前教育提升行动计划,宁波学前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基本构建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但毋庸讳言,学前教育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特别是在新型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下,城区幼儿园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幼儿园办园质量不高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短板”。

    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匮乏,造成部分地区学前教育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广大家长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对学前教育尤其是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快速扩张,规模小、师资力量薄弱、办学质量差的幼儿园受到摒弃。实现学前教育均等化,让孩子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日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

    缺乏刚性规定,造成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不足。学前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没有法律对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作出规定。长期以来,政府对学前教育的宏观指导主要是通过各种政策文件进行的,这种“软指标”使学前教育政策的执行力度大打折扣,在许多地方,学前教育往往不在教育财政保障范围,在政府的经费预算中既没有单列也没有规定投入比例,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无法得到保障。

    教师编制缺乏保障,制约公办幼儿园发展。在当前严格控编的情况下,幼儿园教师的编制没有单列,往往是从中小学教师编制中调剂,这成为制约公办幼儿园发展的主要因素。因为教师编制,既关系幼儿园经常性经费(主要是教师工资)的来源保障,又关系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

    补齐学前教育“短板”,首先要落实政府主导责任。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幼有所育、办好学前教育。因此,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财政范畴,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导的学前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其次,提高公办园比例。公办园在学前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衡量一个地方学前教育状况的重要指标,只有公办园达到一定比例,学前教育的普惠性才能够切实得到保障。再次,鼓励社会办学,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民间组织积极参与学前教育事业的建设,可以采用税收减免、联合办学、发放教育券等途径,提高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这样,通过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体制,就有望尽快补齐学前教育的现有“短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