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新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6月22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现跨越式迈进, 宁波科创如何“顶天立地”?

用好重大专项,串起原始创新到产业化商业化完整链条

宁波健信核磁研究人员正在对核磁共振仪的磁体线圈进行调试。(金鹭 摄)

   本报记者 金 鹭

    通讯员 王虎羽

    本期特邀嘉宾:

    励永惠 市科技局局长

    在近日举行的“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媒体通气会上,宁波聚焦科技前沿领域,以超前的规模和力度广邀全国“科创英雄”破解宁波技术之痛,引发各界关注。

    对制造业大市宁波而言,用好“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一批“金字招牌”,寻求新的经济发展动力,实现新技术、新产业升级跨越已成为宁波必须认真思考的一道城市命题。

    宁波该如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靠什么创造新的发展红利,重塑新的竞争优势,激发城市创新活力?

    近日,笔者专访了市科技局局长励永惠。

    重大专项是宁波跨越式迈进的关键

    宁波民营经济活跃,人文底蕴深厚,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前列。然而,伴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风起云涌和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步调转换,宁波制造业发展正面临宏观环境复杂、产业竞争加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重重挑战。

    “从技术角度而言,宁波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应用端创新,不具备核心技术,大块利润‘蛋糕’被日本、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蚕食。”励永惠在专访中表示。

    作为衡量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宁波R&D支出占GDP比重仅为2.4%,而厦门、武汉、杭州、合肥、南京等城市均已超过3%,深圳超过4%,西安则是5%。从产业饼图看,宁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仅为26.7%,与苏州的50.8%差距甚大。

    从另一个维度观察,宁波科创氛围之浓、宁波企业对创新成果之渴求,却又是显而易见的。

    2017年,宁波市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18497件、5382件,超过七成来自企业。全市有R&D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比重达到50%,约90%的全社会R&D经费支出源自企业,80%以上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由企业承担,80%以上的新引进人才流向企业……

    创新实力不强,与扎实的产业基础、活跃的民营经济、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一起,共同构成宁波的城市底色。与此同时,宁波区域经济发展已开始从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科技创新也已经从跟踪模仿阶段、产品应用端集成创新阶段,逐步向关键核心原创+并跑领跑阶段迈进。

    “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由此成为宁波城市创新发展实现跨越式迈进的关键之招。“我市将充分发挥制度优势,集聚力量、协同攻关,以重大专项的实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重大标志性成果,填补战略空白,形成支撑高端引领的先发优势,实现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励永惠说。

    科技创新要符合宁波产业发展实际

    励永惠表示,科技创新既要“顶天”面向前沿科技,又要“立地”符合宁波发展实际。“科技创新2025”首批发布的八个重大专项聚焦的领域,既符合国家科技发展需求,也充分考虑了宁波产业急需解决的问题,都是既讲“普通话”又讲“宁波话”的前瞻性项目。

    以“智能器件、先进半导体及应用软件专项”为例,宁波的家电、装备以及汽车制造等产业实力雄厚,具备发展物联网智能终端产业的先决条件,而目前全球相关领域还未出现巨头垄断局面,无疑给宁波带来了一个领跑全球的绝佳机遇。此外,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等专项也与宁波优势产业息息相关,能最大限度地放大技术撬动优势,带动产业跨越式发展。

    坚持应用导向,“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聚焦企业共性技术需求、特色优势形成,开展全链条统筹布局,一体化设计。前沿技术项目与集成攻关、技术攻关类项目同步进行,集成攻关项目与重大平台建设同步进行,已部署集成攻关项目与新任务有机衔接,新任务与全市重大产业建设项目有机结合。

    “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还将以满足重大专项技术研发需要、市场公共服务需求为导向,以集聚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构建产业创新生态、提升创新能力为目的,重点建设智能软件及器件微纳加工检测创新平台、新能源汽车共享通用仿真平台、永磁电机性能测试平台等载体。

    未来五年,宁波将集全国之智攻破200余项关键性技术,为饱受“技术制约之痛”的甬企提供足以支撑未来发展的技术供给。其中,部分重大关键核心技术还将实现全球领跑。在技术突破的同时,宁波将紧抓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推出一批国内首创甚至世界首创的新产品,带动第三代半导体、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千亿级产业发展。

    “系统工程”将串起创新完整链条

    如何通过“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补齐宁波创新短板?励永惠说,要从重大专项入手,串起从原始创新到产业化再到商业化的完整链条,同时打通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等诸多工作环节,加快形成资源配置更加高效、要素流动更加有序的城市创新生态。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重要切入点。“宁波要改变科技资源碎片化、条块化分割的现状,把科技创新资源集中起来投向重点任务,推动实现从研发管理到创新治理的转变,为科技创新提供一流的制度环境。”励永惠说。

    具体而言,宁波要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创新。在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上,落实中央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精神,改进科研项目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间接费用比重,拓展科技经费列支范围。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上,实施企业研发普惠性后补助,探索开展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企业研发载体建设,支持企业承担重大科技创新任务。

    瞄准科创资源薄弱这个城市短板,宁波要利用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宁波分院等一大批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创新资源,积极探索“企业主导、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新型研究院所建设体制,鼓励区县(市)结合本地主导产业建设“一区一特”产业研发平台。

    建设创新平台、做强科技金融、打造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高地……励永惠表示,未来3年,宁波将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核心,实施“大平台、大项目、大产业、大团队、大投入、大协同”六大创新行动,全面增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推进科技与经济融通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