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乡愁·家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2月12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颜启晖:

精耕越窑青瓷饰品“试验田”

图为颜启晖正在制作越窑青瓷饰品。(陈章升 摄)
▶越窑青瓷胸章饰品。

    记 者 陈章升

    通讯员 李佳珊 孙佳韵   

    上周六刚吃过晚饭,40岁的颜启晖便一头扎进工作室,趴在案头上装配、鎏金一批新近制作的越窑青瓷饰品。这些“毛坯”形态各异,大小接近普通瓶盖,既有欧式皇冠、罗马柱等静物造型,也有骏马、天鹅等动物造型。“这是胸章,融入了许多西方文化艺术元素。我负责设计和塑形,然后由青瓷企业烧制上釉。”

    颜启晖大学学的是视觉传达专业,如今在慈溪市文广新局从事青瓷文化推广与宣传工作。多年来,他在与越窑青瓷技艺传承人、青瓷制作企业负责人的交流中,对青瓷文化及其烧制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说:“传统的越窑青瓷作品主要分为艺术品和日用品两大类。其中,艺术品以花器、香器、塑像为主,在古代曾是皇家贵族的珍爱之物;日用品以餐具、茶具、酒具为主。”

    与传统越窑青瓷器物样式不同,颜启晖创作的是胸针、徽章、领章、肩章、耳坠、毛衣挂件等小饰品。颜启晖说,在与跨界艺术从业者的交流中,他萌生了用越窑青瓷做小饰品的想法。“青瓷可塑性很强,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越窑青瓷传承中融入时代元素,拓展新的应用领域,让更多消费者喜爱。”

    去年3月,在完成原材料采购、创作素材积累后,颜启晖将家中的书房开辟成工作室,开始潜心创作。泥料选取、图形设计、浮雕塑形、翻模取样、配浆注塑、晾干修坯、素烧成型、釉下彩绘、激光蚀刻、鎏金装配……经过10余道工序,一块块泥坯在颜启晖手中蜕变成一件件精美的青瓷饰品。“要做好青瓷饰品,不仅要熟悉青瓷烧制工艺,具备一定的美术功底,还要熟练操作相关现代化设备。”颜启晖说,刚开始时,他在泥坯晒制方面遇到不少技术问题。幸好得到专业师傅的悉心指导,一个个难题才迎刃而解。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尝试,颜启晖的创作渐入佳境。在他制作的500多件饰品中,有的保留了青瓷如玉般剔透的本色,典雅精致;有的局部鎏金,华美夺目。为了提升制作工艺,他还自费购买了不少加工设备,塑形、雕刻、翻模具,甚至动用激光雕刻机和3D打印机。“有了这些现代化设备,可以进行标准化、数字化制作了。”颜启晖拿出一套为慈溪市青瓷瓯乐艺术团定制的越窑青瓷胸章说,“这套胸章共有16枚,图案有演奏者形象,也有乐器。去外地演出可以作饰品,也可以作为‘伴手礼’送给观众收藏纪念。”

    颜启晖制作的越窑青瓷饰品小巧玲珑、便于携带,自去年亮相以来,吸引了许多社会团体、民营企业的关注。最近,故宫文创平台工作人员正与颜启晖对接,有望在国家级文创平台上展示他的作品。“我制作的青瓷饰品只送不卖,主要用于越窑青瓷的宣传推广活动。今后,我还想扩大工作室,定期举办青瓷饰品免费制作体验活动。”颜启晖说,越窑青瓷的文化传承和产业发展不能停留在粗放式模仿阶段,“只有不断创新,融入时代文化艺术元素,才能焕发新活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