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弓 余姚的“道德银行”,宁波媒体上曾经热过一阵。2012年12月6日,《宁波日报》的头版头条《余姚“道德银行”助好人创业》,说的就是这件事。当时,应报社总编室要求,我给这条消息写了短评,肯定这是“一举两得”的创新。第二年,这条消息被评为浙江年度新闻奖一等奖和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因为有这些关联,再看到《现代金报》《宁波日报》先后发表的关于余姚“道德银行”的最新报道,就感到特别亲切和兴奋。 所谓“道德银行”,简单地说就是,“存入的是道德,取出的是贷款”。这个以道德信贷为核心的“道德银行”,在余姚临山镇邵家丘村推行6年来,这个拥有795户居民的村庄,面貌发生了大变化。不仅“好人”通过“道德银行”获得了创业所需资金,村风村貌也日新月异。6年来,农户累计获得信用贷款15亿元,与此同时,村民之间纠纷少了,做好事的多了,吵架、赌博等陋习几乎绝迹。 物质与精神互相促进,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创举!口袋与脑袋同步富有,这是多么可贵的成就! 在发展经济方面,很多地方创造和积累了可贵的经验和方法,比如“走过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浙江人至今记忆犹新。在一些基层,干部、群众也创造了不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硬的经验和方法,比如余姚邵家丘村的“道德银行”。 但从总体上说,在经济建设上还须继续创新的同时,物质与精神、口袋与脑袋如何同步发展,更需创造新的载体。尽管我们一再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是,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一直存在,有些方面表现得还非常突出,以至于物质与精神、口袋与脑袋的“富裕程度”有较大落差。大家感觉最强烈的,就是人的素质。 不必费心上网搜索,只要出门一趟,很可能就遇到让人不痛快的事。公交车上,老人、孕妇站着,小青年坐着的现象,随时可见;一些人因为坐过站或别的微不足道的原因,抢夺方向盘逼司机停车的事,不是某个城市才有,也不是偶尔发生;因为要等的人未到,把着门阻止高铁运行;因为没买到坐票,占着别人的座位不让;菜市场里,为几角钱的差价,竟然大打出手…… 更让人汗颜的是,洋相出到国外。游轮上,所有的消费“免费”,男女老少使出浑身解数,一个劲地往自己盘子里装;居住在异国他乡,人家定时向穷人发放救济品,他们带着大小口袋踊跃排队去抢,遭到询问还理直气壮:“我吃不了,可以卖掉交电费啊”……“中国大妈”成了大呼小叫、爱占便宜的代名词,“中国大爷”则是豪气冲天、一掷千金的形象代表。 20年前去美欧,有些感触至今难忘。到纽约是晚上8时,导游带我们去一家中餐馆,里面的客人(外国人)三三两两,靠窗而坐,静静地吃,轻轻地说,大厅中间坐得满满的一张大圆桌上,就餐者却大喊大叫着向其中两位女性灌酒。问老板这是哪来的客人,他轻轻地说:XX(中国南方的一个省)。从德国乘车去法国,赶到巴黎已是晚饭时分,一家有点规模的中餐馆就在城乡结合部,大概离它还有百米路的样子,我们就听到餐馆里传出来熟悉的嘈杂声浪。 这种不文明现象普遍而又长期存在,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重要地位,很不相称;与在全球发挥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大国形象,很不相融;与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声誉,很不相合。 如果把余姚“道德银行”的成功实践,放到这样一个大背景上来考量,是不是会觉得其意义更加非凡?如果能在新的进程中,创新更多这种“一举两得”的载体,既能推动经济建设继续稳步前进,又能促进文明素质更加稳步提升,那就离真正的现代化强国越来越近了。 所以,非常赞成余姚市把“道德银行”推向所有建制村和社区,弘扬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取向,提升更多人的道德文明素质。非常希望余姚的“道德银行”能推向全宁波、全浙江以至全中国。更盼望其他各地,能创造出覆盖面更广的“脑袋与口袋共富”的新载体,让大多数国人的文明素养,尽快与国家的经济地位、历史方位和担负的重任相适应,尽早摘掉戴在我们头上多年的“钱多人傻”这顶不太光彩的帽子。 本文行将结束时,手机上又跳出一条新闻:中国新闻网报道了余姚“道德银行”,题为《以德换“金” 浙江余姚“道德银行”发放逾15亿贷款》。推广得从媒体始。中国新闻社主办的中央级重点媒体,开始关注余姚“道德银行”了,这或许是一个好兆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