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 据《绍兴晚报》报道:每天放学后,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用手机打开一款名为“口语100”的App,根据老师的要求,在App上进行15分钟的单词跟读和听写,再接着打开一款名为“一起小学学生”的App完成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是绍兴一小学四年级小陈同学的日常。据悉,绍兴柯桥区的多所小学在平日的教学中,利用上述两款App给学生布置作业。 在互联网时代,教育方式必然会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譬如“互联网+教育”就是顺应新形势出现的全新教育方式,势必会对传统的教育方式甚至教育理念造成很大的冲击,对此,每个教育工作者应有思想准备。 作为“互联网+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学习类App已经逐渐成为很多老师和学生的新宠,其优势远非一般的教育手段所能比拟,尤其是智能化这点更让其独领风骚,受到部分师生的欢迎自在情理之中。但与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出现之初往往泥沙俱下,学习类App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此前,很多媒体报道了学习类App的乱象。某报记者在一个名为“我要当学霸”App的“学生圈”版块中发现,可供选择的圈子数量超过50个,被细分为“小学自拍交友”“暗恋心事房”“异地零距离”等版块,其中不少版块上被标注了“推荐”字样。根据推荐,记者进入一个叫“美丽女生馆”的版块,根据发帖记录发现,网名为“白栀凉”的用户连续发表了多张聊天截图,对话内容涉及“招嫖”等内容,不堪入目。中小学生自制力差,好奇心强,看到“推荐”字样,往往会进到此类版块,有意无意会接触乌七八糟的有害信息,给身心造成不良影响。 你尽可以谴责开发商无良缺德,但商品经济时代讲的是投入产出比,开发一款新软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开发商总会想方设法在功能上做文章,非如此就赚不到钱,势必要在“学习”之外开发能吸引学生的版块,乱象由此而来。 是到整治学习类App的时候了,在不一棍子打死的前提下,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须严格落实去年年底教育部发布的《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要求,建立学习类App进校园备案审查制度,按照“凡进必审”“谁选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双审查”责任制;学校要把好选用关,严格审查App的内容及链接、应用功能等,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审查同意,坚决防止有害App进入校园。只有营造良好的“互联网+教育”育人环境,才能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