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2月12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和与不安分:我眼中的沈从文》

    作者李 辉出版大象出版社日期2018年5月

    沈从文先生已经离开整整30年了,可是他的经典作品却从未离开。平和与不安分,这是一组有趣的矛盾词。李辉以记者、文学青年、研究者的身份与沈从文对话,凭借采访资料和文献资源,还原了沈从文一生的坎坷经历,同时也展现了沈从文“有温度的日常”。

    “平和”是指沈从文的平和恬淡、与世无争、耐得寂寞,这是一种文学理想,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在《习作选集代序》中,沈从文这样描述自己的文学理想:“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做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体型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这种文学逻辑的还原,事实上就是生活价值的还原。对于沈从文的“平和”,李辉在书中意味深长地写道:“那是一个默默无闻地承受命运的压力,没有刚劲,没有锋芒的平和文人。他的人生,似乎一直就是甘于寂寞地度过,不过问文学创作以外的一切,不计较世界和人际间的是是非非……我发现,那些我所熟悉的对他的描述,只是勾画出了他的生命的一个方面。”

    “不安分”指的是在沈从文的性情中,有一个自由飞翔的精灵。不安分,让沈从文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常常以文学论争的诱发者身份出现。“他似乎仍然保存着湘西人的倔劲儿,自由地随意地挥洒着他的思想,对所有他不习惯的文坛现象发表议论,并不顾及其准确性和可能招致的结果。在他的眼中,没有尊贵之分,没有壁垒之分,他只是按照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即他的文学观来议论文坛。”

    沈从文自己曾说:“接近人生时我永远是个艺术家的感情,却绝不是所谓道德君子的感情。”或许,这应该是对“不安分”最好的注解。

    (推荐书友:郑从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