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克平出版青岛出版社日期2018年11月 美食之乐,美食之趣,在于一个“寻”字,在人生的旅途当中寻觅、品尝美食,比不费工夫得到食物更具诱惑力。 《寻味儿》的作者董克平在我心目中,不仅仅是美食家,更是美食作家。品过美味后,写几句话,拍几张照片,录一段视频,这可以称为美食家。美食作家呢,不仅会有上述的行为,更会探究美食中蕴含的各色文化,再以独特的观点表述,汇集成原创的饮食专著。一字之差,却体现了一个人的学识分量。 董克平于寻味、品味之外,更会回味、思味。在《回味儿》一书中,既有《食说清明》这样有关饮食风俗的随笔,也有《鄂菜变楚菜,湖北菜找到了根》这样关于菜系源头考证的论述。董克平把传统食物看作一种人文传承,说因之“与历史、与祖先,有了穿越般的勾连,你能感觉到味道传承中的血脉相连”。仔细研读此话,能让人联想到若干与饮食有关的记忆,从而引发内心更多的波澜。 董克平相继推荐了云南鸡枞菌、广州烤乳猪、黄河大鲤鱼、大连玉瓜馅包子、西安小吃、徽州农家乐等美食,他的介绍客观而详细,不仅仅是照本宣科地“食话食说”,而是把食材的生成水土、菜肴的科学搭配、同等饮食的区域特征等进行了细致的探究,力求在饮食书写中承担更多的社会功能。 董克平的寻味,不囿于华夏大地,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咖啡厅、西班牙伯纳乌的中国餐厅、法国的小餐馆,都留下了他的踪迹。他以中餐在海外的交融、演变为切入点,把海外中餐馆生存状况铺陈到纸面。表面看,海外的中国菜改变了一部分传统属性,但西餐味道的融入让中餐能更好地生根发展。也只有这样,中国味道才能更好被世界接纳,这同样可视作董克平的理想和追求。 (推荐书友:李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