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涤明 相比于西安奔驰女车主“坐引擎盖”维权,苏州天籁女车主陈瑾荣可谓是按照法律法规进行了“教科书式”维权。两年多来,为讨回上牌服务费、新车检测(PDI)费,她向消协、工商投诉。其间,查出了汽车销售公司收取372万余元“金融服务费”、577万余元上牌费等问题,又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追问不明消费的合法性以及监管缘何失察。到今天,其反映和追问的问题依然悬而未决(4月23日《中国青年报》)。 反映诉求、解决问题要走正常途径,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提醒。但现实中,“正常途径”往往比较曲折,其他途径却有“曲径通幽”之效,这不禁令人心生怀疑。“坐引擎盖维权”不是所说的“正常途径”,按照法律法规做“教科书式维权”才是“正常途径”;然而,坐上引擎盖之后不到半个月,包括“金融服务费”在内的一系列问题迅速得到解决,“教科书式维权”苦战了两年多,问题却依旧“悬而未决”——两相对比,示范效应不言而喻。 最近又有报道说,江苏丹阳市一女车主效仿西安奔驰车主坐引擎盖上与4S店理论,却把引擎盖给压变形了,可能得先赔付4S店的损失。事实上,一种“维权创意”一旦变成常规动作,肯定会使人疲劳而出现边际递减效应。这种道理,维权车主们不会不明白,但仍去“坐引擎盖”,是不是认为,即便套路化的行为也要优于“教科书式”路径? 一些车主这么选择,很大原因在于,中规中矩的汽车消费维权成本太高了:天籁女车主陈瑾荣为了在明显不合理也不合法的“金融服务费”与“上牌费”上讨个说法,在不同部门间奔走了两年多,投诉完了商家,又起诉政府部门……其劳神费心与付出的经济成本,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得了的——这么打官司,工作和生活还能正常吗? 正因为很多人难以承受这种维权成本,认为得不偿失,才对汽车销售领域中的各种潜规则、霸王条款选择了“合作”;也正因如此,一些汽车经销商才越来越“霸王”。比如到车管所花两三百元就能办好的车辆上牌,有的经销商就敢让你交两三千元的“上牌费”。而这么简单的问题,消费者却可能投诉无门,被相关部门“踢来踢去”……这样的监管生态下,“坐引擎盖”迅速解决问题的榜样,怎会不红? 所谓“金融服务费”,西安市市场监管部门认定属于违规收费,责令退还;而发生在苏州的相同问题,相关部门还在为问题归谁管而争执不休。不难预料,媒体曝光后,“教科书式维权”事件或会进入快速解决通道。可如果问题总是要等媒体曝光后才解决,而不问为何这样,不问走“正常途径”为何不如“坐引擎盖”,那只能说明,问题还是没有完全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