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7月02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陶然美玉南山采

——读《拔蒲歌》有感

    戴骏华           

    5年前,偶然在书店看到《八九十枝花》,顿时眼前一亮,该书名取自宋儒邵雍的五绝名句,素淡质朴却饱含深情。细读之后,深感作品清新隽永而诗意丰盈,惊叹之余记住了作者沈书枝的名字。近期,得知她的新作《拔蒲歌》面世,立即购得一册,品读其中真意。

    《拔蒲歌》这一书名,不仅极富诗情画意,而且大有来历。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民歌《拔蒲》在南方广为流传。到了唐朝,张祜的乐府诗《拔蒲歌》脍炙人口。沈书枝将散文集命名为“拔蒲歌”,更是耐人咀嚼。本书以《儿童的游戏》开篇,其下又分“红药无人摘”“瓜茄次第陈”“与君同拔蒲”等五辑,收入了30篇散文,虽长短不一,却可串联成可歌可泣之宏篇,而且图文并茂,别有一番风味。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快乐的童年是我们一生中难以忘怀的记忆,谈起儿时的游戏,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在沈书枝成长的过程中,正值城乡巨变、时代日新月异,许多始于遥远古代、充满诗趣的传统游戏却在新生代中断裂。孩子们逐渐淡忘了那些乡土玩意,取而代之的是各色各样的现代化玩具,这让作者内心深有触动,《儿童的游戏》一文由此应运而生。年少时的那些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令人终身难忘,跳橡皮筋、踢毽子、打弹珠、下五子棋、丢手帕……作者以孩子的视角为尘封已久的美好记忆重新上色。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自古以来,中国人安土重迁,游必有方。从我国文学的两大源头《诗经》《楚辞》开始,再到王粲、陶渊明、江淹等人的诗赋,历经无数代文人的不断演绎,思乡、怀土之基调一脉相承,并且历久弥新。沈书枝同样以文字寄托其内心浓重的家国情怀,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她都难以割舍对故土的挚爱。“南方的馄饨北方的饺”,作者一到北京,就开始想念南方,四处寻找小吃店品尝馄饨、豆腐包、小笼包,此时的味蕾享受,正是故土情怀的慰藉。朱自清先生曾动情地表示:“从此我的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这道出了无数游子的心声。沈书枝作为“北漂”的一员,多年的游历赋予了她审视南方家乡的新角度。如何在异乡找回故乡?作为故乡的自然书写者,沈书枝笔下的南方不再是一幅平面画卷,借助南方式的思维和表述方式,故乡的空间景象在时间中远近高低移动,如同长条轴卷书画,由散点构建宏章。我们在欣赏遥望之余,仿佛徜徉其间,感受南方的绚丽多姿。

    猎奇心理,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其中,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一直是人们的一大愿望。周作人先生曾在《野草的俗名》中记录了多种花草的绍兴俗名,并且为这“民俗志的好资料”加了旁注。沈书枝也在《拔蒲歌》中介绍了不少植物的俗名,如“端木瑾”“糖罐子”“夜香花”等,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在第二辑“瓜茄次第陈”中,有多篇写到夏日食物,樱桃、苹果、枇杷、梨等夏天的果子,在作者的笔下给人以空山新雨般的清新感。在《夏日食瓜》一文中,我不仅领略了独特的地方民俗,还看到了乡间有一位父亲愿意用稻谷为孩子们换瓜,此时,黄瓜、南瓜、菜瓜、香瓜等寻常之物,充盈着温馨与美好,直击生活的本真。

    “山高水长流,仙鹤传佳音。”沈书枝是一位织梦者,为真善美而书,于记叙及抒情间,传递着人生之旅的充盈与感动。苏枕书曾感慨:“她细腻典雅的叙述,不仅是个人视角的真挚记录,也是有关已经消逝的过往、正在流逝的此刻的珍贵资料。”沈书枝以温馨恳切的语言,与读者对话,写出了共通心境与文化渊源,其意义早已超越随笔之范畴,在某种程度上堪称作者的精神自传。《拔蒲歌》是沈书枝散文创作的一个缩影,高山微风,清水长流,让我们领略了生命张力与诗意仰望的完美结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