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艺林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7月16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吴带当风 融古出新

——华三川工笔人物画的特点

华三川的《瑶池赴会图》(方向前 供图)

    华三川(1930-2004),浙江镇海人,当代著名工笔人物画家,擅连环画、人物画。

    方向前           

    综观中国历代人物画,在表现技法上大致可分为三类:白描、工笔、写意。

    中国画主张形神兼备,以形写神,人物绘画也不例外,画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特别注重人物的眼神、手势、身姿等细节活动。人物画的出现比山水画、花鸟画早得多。在中国绘画史上,人物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占据着绘画作品的主流,甚至为当时统治者的政治服务,而山水画、花鸟画只能作为人物画的附庸。

    历史发展到二十世纪,人物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连环画是二十世纪特定历史时期画坛的一朵奇葩,它的出现大大丰富了中国画的内涵。从某种意义上看,二十世纪的中国画是与连环画交织在一起的,理由很简单,不少人物画家由连环画画家转身而来,如果没有连环画的成功实践,或许就没有他们在中国画上的地位。就海派近代中国人物画家而言,贺友直、程十发、顾炳鑫、戴敦邦、华三川、刘旦宅、施大畏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贺友直不认为自己是中国画家,不过他的一些用毛笔在宣纸上创作的大作品,应该归属于中国画)。这些画家造型能力突出,构图丰富多变,写生功夫深厚,把二十世纪中国人物画创作推向了又一高峰。

    华三川是这个时期较为重要的工笔人物画家。

    我们把华三川人物画创作分为两个时期:二十世纪70年代之前主要从事人物连环画创作;70年代后开始致力于中国画工笔人物创作。

    连环画对华三川的工笔人物画产生了重要影响。二十世纪的连环画大多具有时代特色,如《白毛女》作品,描写了旧社会的劳苦大众,人物造型丰富,画面构图新颖,故事情节巧妙,极具观赏性及教育意义。华三川在这段时期创作了一百多部连环画作品,多部作品获全国大奖,这为画家的中国画工笔人物的创作做了铺垫。

    工笔仕女画在华三川人物画创作中占了很大比例,他的另一部分作品则以高士、佛像等为题材。尽管作品描写对象为古人,但人物形象的精神、作品的思想内涵甚至笔墨表现技法等,具有一定的新意,有别于古代的工笔人物画。华三川喜欢把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及古代诗词作为人物画创作内容,这与同时代其他画家如程十发、贺友直等所描写的新时代、新社会有所不同。二十世纪人物画、山水画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就是反映社会现实,描写新中国的大好河山,歌颂当家做主的劳动人民。而华三川则另辟蹊径,通过挖掘祖国历史文化,颂扬先辈的聪明智慧、英勇事迹等正能量,来激励、教育当代人民,歌颂祖国。从八仙人物到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等,华三川在这些古代人物和神话传说中赋予了新时代的精神。

    中国人物画自先秦始出现线描,至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渐趋成熟,隋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南唐顾闺中《韩熙载夜宴图》、盛唐吴道子《送子天五图》,明清唐寅、陈洪绶、任伯年等历代大腕,各擅胜场,线条运用精彩绝伦。华三川成功掌握了线条这一笔墨语言,他的工笔人物传承了先贤之精髓,展现了绘画线条之美妙。

    《瑶池赴会图》,是华三川创作于1989年的作品。画面描绘了西王母迎接贵客周穆王,以美酒、蟠桃等盛待客人的情景。整幅作品几乎全用线条勾勒完成,细挺有劲的线条,流畅婉转,随心所欲,毫无迟疑,精神与力度并存,人物结构完美,西王母形象娴静而庄重。人物画最重要的是刻画人物的眼神与手势,主人纤细而富于变化的双手,端持着酒具,眼神泰然自若,喜悦之态溢于言表。西王母裙裾飘逸,人体曲线完美,有“吴带当风”之妙。画家有意选取了一些鲜花佩插于主人发际及胸间,鲜花用细线勾画,郁郁勃勃。再看衬托人物的景物,从瑶池水到蟠桃树,从天上的鸿雁到高悬的太阳,画家使出了连环画的看家本领,长短、粗细、浓淡、快慢、轻重、曲直等节奏的线条,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痛快流畅。这样的表现手法,为历代画家所罕见。

    重彩与淡彩巧妙结合,浓淡相间,浑然一体,是华三川绘画的另一个特点。华三川善用颜色,色彩搭配和谐而赏心悦目,符合现代人欣赏口味。如《瑶池赴会图》下部的水用了浅蓝色,间带白色,上部天空用了淡黄色,中间主体人物衣服用了浅紫色,而点缀人物头部和胸前的鲜花及脚下的蟠桃则选用了重彩深红,十分夺目,鲜花与蟠桃互相照应,吉祥喜庆,在整幅以淡彩为基调的作品中十分出挑。

    中国历代工笔人物画家风格各异,造诣深厚,但先贤们描写的对象重点是人,对与人相关的背景大多轻描淡写。二十世纪的人物画家,尤其是那些画连环画出身的大家,他们善于观察生活,善于编织故事情景,写生功夫扎实。华三川在展现人物形象的同时,非常重视人物配景,想象力丰富,由此提升了作品的丰富性和观赏性,这是他对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开拓和贡献。

    但从传统中国画角度来看,华三川的工笔人物画强调“笔”,缺少“墨”的意味,于是也就削弱了中国画的趣、意、情。此外,华三川的书法造诣也有欠缺。综上所述,与同时代的程十发、刘旦宅大师级画家相比,华三川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