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合)在宁波,近1500家农村文化礼堂已成为矗立在田间地头的文化新地标。如何让这个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阵地不仅“建起来”,还要“用起来”“活起来”? 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和市级宣传思想文化单位以问题为导向,47位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和74个处室(部门)结对联系148家文化礼堂,重点对已建成但仍存短板的文化礼堂开展面对面调研指导,逐一“把脉问诊”“对症下药”,力求“因材施策”,让每家文化礼堂都能“活”起来。 文化礼堂利用得好不好,最直观的就是看能不能做到“门常开、人常来、活动常在”。一些基层群众反映,部分文化礼堂作用发挥并不明显,特别是一些经济薄弱村文化礼堂资金投入不足,管理机制不完善,除了偶尔有一些送戏下乡和节日活动外,平时就成了村民办红白喜事的场所,甚至成了“铁将军”把守的“形象工程”。 针对这种情况,在过去两个多月时间里,我市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深入基层调研服务620余次,发放并回收超过1.1万份问卷,撰写服务手记50余篇,在深入一线的过程中,把准每个文化礼堂的“病灶”和“症结”。 在余姚官路沿村文化礼堂,市委宣传部文化体制改革与管理处邀请宁波优秀志愿者红牡丹国际书画馆姜红升等书画名家,开展“小手拉大手,共进大礼堂”百名儿童书画培训,送去优秀文化资源;在海曙车何渡村文化礼堂,宁波日报报业集团调研后决定发挥自身文化资源优势,帮助村民充实农家书屋图书,定期开展阅读分享会、读书讲座等活动,补足精神食粮;在北仑河西村文化礼堂,市社科联针对村子缺乏师资的困境,主动对接高校专家和优秀团队开展文艺演出、美丽庭院设计、健康讲座等活动,帮助当地培训一批文艺骨干…… 不仅要帮助农村文化礼堂厘清定位和思路,还要手把手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文化菜单”和“文化地标”,打造属于本地村民的“精神家园”。对此,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创意点亮乡村”行动,邀请有专业特长的大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到农村进行村容村貌提升、村庄公共场所设计改造、美丽庭院改造等,通过细节之处的“点睛之笔”,帮助文化礼堂及其所在村变靓变美。市文联邀请环太平洋国家艺术家走进象山定山村文化礼堂,和当地艺术家进行互动交流,通过互赠书法作品,为文化礼堂增添别样色彩。 据统计,截至8月底,我市宣传文化系统已协助文化礼堂开展各类活动超过500次,组织送戏下乡170余场,开展文艺培训和指导330余次,帮助组建文体团队270多支,以文化礼堂为载体,把传统文化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公民道德建设推广等功能有机结合,使其真正发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