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何峰 镇海区委报道组 倪寅初 通讯员 孙丹静 10月3日,台风“米娜”过后,镇海区骆驼街道朝阳村阳光灿烂。走近社区卫生服务站附近的垃圾分类投放点时,听到一段语音提示,“您好,垃圾请分类入桶,餐厨垃圾扔绿桶,其他垃圾扔黑桶。垃圾也有家,各自回各家。” “这是我们村刚启用的垃圾分类监管平台,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当人进入摄像机感应范围,提示器会发出语音提醒;二是可以通过回放画面,有效管理垃圾分类不规范行为。”朝阳村党总支委员沈列峰自豪地说,朝阳村是镇海率先安装垃圾分类智能监控系统的村庄。 基础相对薄弱的朝阳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屡屡先人一步,凝聚着村党总支书记唐小明的心血和汗水。 事事争先,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 朝阳村以农业为主,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2005年,28岁的唐小明担任村党总支书记。“我们拿什么和别的村子比?”多年来,唐小明时时拿这个问题鞭策自己,“阿拉农民常说‘薄土细耕’,我就‘薄村厚做’,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2008年,镇海在农村推行雨污分流。这项工程家家户户要“开膛破肚”,不少村庄避之不及,唐小明却主动争取试点。沈列峰回忆,“部分村民说,好好的路挖得‘糊塌塌’,别的村不做,朝阳村带头做,做错了咋弄?”但唐小明心里有本明白账,他想利用这个机会整改道路,培养村民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改变村庄面貌。 迎难而上。2008年4月,工程在朝阳村最大自然村沈家河头铺开。施工后,墙体开裂等问题接踵而至,屡屡有村民来投诉。唐小明挨家挨户做工作,虽然脚底生痛,但他相信,整改好了,村民会支持的。当年年底,沈家河头的村民看到了成果:路面平整清爽,再也没有积水,冬天也不会结冰了。 一鼓作气。按照一年一两个村的进度,雨污分流工程稳稳推进。2015年年底,朝阳村在镇海率先实现雨污分流全覆盖。随后,朝阳村在全区率先推进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等,不但摘掉“贫困村”的帽子,而且成为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 事事领先,做能提升村民幸福感的事 “环境变好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要丰富起来。”百诗廊、足球场、游步道、小公园……这些事关村民日常的工程有节奏地推进,村民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幸福感越来越强。 前几年,唐小明和村班子成员决定建设文化礼堂。当时,大家看中了老祠堂这块地。但是,祠堂部分房子已租给企业。有村民表示不理解,认为“赶走企业、花钱造文化礼堂,简直浪费”。 唐小明和村干部在摸底调查中得知,大部分村民希望有个像城市一样的文化广场,可以跳跳舞、唱唱歌、练练书法。这下,唐小明心里有了底。 文化礼堂落成后,村民天天晚上约跳舞约健身,整个村子热闹起来。村里的保留节目“五凤朝阳”评上了省非遗传承项目,村民自编自演的舞蹈《跳起来》,获得省农村文化礼堂乡村排舞大赛金奖。 文化礼堂还成为村里的“新地标”。在外多年的村民王师傅回村,驾车沿望海南路下来,找不到村口。无奈之下,他给亲戚打电话,“朝阳村搬哪里去了,怎么路边多出一幢漂亮的建筑,是谁家的呀?”直到现在,他在村里见人就提这事,把大伙逗得哈哈大笑。 事事公开,做让老百姓放心的事 自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以来,唐小明想尽办法争取尽可能多的资金投向朝阳村,争取尽可能多的项目在朝阳村落地。“别人有实力,我们有思路,别人有资金,我们有拼劲。别人不愿做的事,我们可以做;别人观望的事情,我们来试点。”唐小明说。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朝阳村先后承接了雨污分流、垃圾分类、美丽宜居村建设等项目近20个,总资金1900余万元。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引进了一昕农场、阿欢农场等农业龙头企业。 “不怕脏不怕累,班子团结、为民办事,‘敢让朝阳换新颜’。”唐小明说,每一项工程的资金、建设进度等,通过“六一两公开制度”在党建长廊公布,村民可以清清楚楚看到钱怎么来、怎么用。 2014年年底,我市在镇海选址两处推行农村垃圾分类试点,朝阳村便是其中之一。村里通过党建长廊对工程的选址、设计等进行公示,建造过程中,村班子挑选两名懂建筑的村民担任监督员,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监督。“村里所有实事工程,聘请了村民监督员。”唐小明说。 四处出击,唐小明和大家一起“争项目、争时间、争质量”,推动了一项项工程的开展,实现项目规范、政府认可、群众信服。 唐小明敢想敢闯敢拼,努力当好乡村振兴带头人。他的身后,是2000多名村民信任的目光,以及日新月异的“诗意江南·水乡朝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