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樊锦诗撰写顾春芳出版译林出版社日期2019年10月 敦煌,古代丝绸之路的枢纽,世界四大文明、六大宗教与众多民族的交融之处。这座城市曾是繁华的商贸重镇、文化中心,后来归于沉寂,直到20世纪初,随着藏经洞与壁画、文物的重现以及大量国宝的流失,国人才心痛地发觉,敦煌需要合格的守护者。 敦煌研究院创建于1944年。常书鸿是研究院的创始人,早年在法国留学,只因在异乡偶见伯希和整理的敦煌壁画图录,心旌摇曳,归返后的几十年里埋首敦煌。段文杰于1984年成为第二任院长,扩建了敦煌研究院,在新时期继续拓展研究、保护的各项事业,并且开始国际间的合作与共同研究。 樊锦诗在1998年成为第三任院长,直至2019年方才卸任,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这部《我心归处是敦煌》是樊锦诗晚年的口述回忆录,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顾春芳整理撰稿。她们因敦煌而成莫逆之交。 在书中,樊锦诗把她的人生经历与敦煌的历史、敦煌的文保工作串连,并且深情回忆师友诸朋,在常书鸿、段文杰之外,我们还看到宿白、苏秉琦、季羡林、饶宗颐等前贤的身影,他们的人生都与敦煌密切相连,敦煌也因他们而更加辉煌。 回忆录中最让人感慨的是樊锦诗以朴素实在的语言讲述的个人的一生,或者说,她所呈现的真实的敦煌人的悲欣哀乐。樊锦诗的父亲是清华大学的土木工程高材生,受父亲影响,樊锦诗从小学业优秀,后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她在敦煌实习期间,因水土不服而疾病缠身,所以起初并没有毕业后去西北的打算。但在那时,她必须服从组织的分配,只能告别杭州舒适的家,与同班男友异地相恋。原以为,几年后就能调离,不料想尽办法始终无法获准。时代在她身上烙下深重的印迹,所有的敦煌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她在敦煌工作五十七载,由风华正茂的江南少女熬成了白发苍苍的西北老妇,由懵懂无知的青涩学子进化为胸襟广阔的渊博长者,执守、沉默,与敦煌一起经受风霜雪雨,经受无望与希望,迎来重生。 这就是敦煌与它的守护人。 (推荐书友:林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