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时评/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1月15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黏糊”型推销行为应予约束

    曲 征

    “我真是入了迷了,买了这么多保健品,根本吃不完啊。”杭州92岁的梁奶奶指着满屋子的保健品说。如果不是口袋里的生活费只剩下10余元,梁奶奶还不会意识到自己买保健品过了头。她说,这些年自己在保健品上花了一两百万元(11月14日《钱江晚报》)。

    事实上,为买保健品而花费上百万元的老年人并不鲜见。一些本来只有一两百元的保健品,一些推销员硬是卖到几千元;还有一些保健品属于假冒伪劣产品,其生产厂家早已被强制关停,但产品还在卖。一些老年人因为长期吃保健品而导致健康出现问题,可谓花钱买罪受。

    老年人购买保健品上当早已不是新鲜话题。老年人热衷于购买保健品,其原因,有老年人耳根子软、容易被甜言蜜语蛊惑以及同情推销员的因素在起作用,但也与一些推销员不断洗脑、多次电话骚扰甚至直接进家门推销等“黏糊”做法分不开。

    许多老年人碰到过这种情况:推销员不仅天天打电话催着买保健品,还动辄跑到老年人家中宣传保健品的功效,赶也赶不走,甚至有的推销员挑拨老年人与儿女的关系,撺掇老年人别听儿女的劝说,要坚持买保健品。有的老年人的儿女气愤不过报警求助,等警察介入之后,推销员才悻悻而返。而对于这些“黏糊”型推销员,警察也不过是劝说一番令其离开,没有更好的办法。警察一走,说不定第二天推销员又来了。在此语境下,老年人为了摆脱推销员的持续滋扰,只好买下保健品。倘若老年人的子女长期不在身边,那么推销员更容易对老年人下手。或者使用甜言蜜语迷惑老人,或者对老年人进行要挟,直到老年人买下保健品为止。

    也因此,对于保健品推销员的“黏糊”行为必须有应对方式。除了老年人要提高认识,避免被忽悠、被骗,拒绝推销员进门之外,相关部门是否可以出台规定,对于“黏糊”老年人的推销保健品行为予以约束,触犯法律的坚决予以打击。

    看上去,老年人买保健品属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是老年人“自讨”的结果,但是推销员那种“卖不出保健品誓不罢休”的“黏糊”劲头,也是老年人最终购买保健品的一大原因,其中透露出老年人的被迫与无奈。所以,寻求对于“黏糊”型推销人员的应对办法,实为解决问题的渠道之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