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波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闭幕后,宁波市委第一时间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四中全会精神,并对全市学习贯彻工作作出部署。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强调,要以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国家总体部署与地方治理创新相结合,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持续推进基层“三治融合”,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改革发展的大量任务在基层,党和国家各项政策落地的责任主体在基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也在基层,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点和突破口。乡村、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单元,是各种利益关系的交会点、社会矛盾的集聚点、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因此,国家治理重心在基层。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微观基础,基层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基层治理的效能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水平,关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长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基层治理之道,抓住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积累了丰富的基层治理创新实践案例。从宁波来看,从百丈街道创新社区“三微”改造、丹顶鹤社区特色服务,到象山的“村民说事”、宁海的农村小微权力清单制度,这些来自基层的鲜活经验经过总结、推广,已成为宁波推进基层治理的“利器”,并不断在制度架构和运行模式上走向完善。但也应该看到,一些地方的基层治理主要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着力点,对行政手段的依赖比较多,在一些事情上急于求成,基层治理的综合成本比较高。在基层治理中,只求效率和政绩,忽视基层具体实际,违背客观规律,贸然“一刀切”追求速成,或者生搬硬套其他地方的治理模式,往往导致治理混乱或者治标不治本。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和利益关系、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基层治理承担的社会公共事务日益复杂繁重。同时,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基层治理面临不少新问题。其中一些问题错综复杂,解决起来难度很大,非常考验治理者的耐心和智慧。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提供个性化公共服务,需要我们像绣花一样用心,在精细化上下足功夫,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50多年前,浙江诸暨干部群众创造的“枫桥经验”,是基层治理的经典样板,“枫桥经验”在新时代创新发展的基本点就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宗旨是为人民谋福利,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要让人民群众成为基层治理最广泛的参与者,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只有摸清本社区、乡村的社情民意,才能精准施策,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治理之道。 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具有更高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以“党建带社建”,带动各类社会组织,构建社会治理的共建共治格局。目前,在宁波城市基层,以居民小区、工业园区、商圈市场、商务楼宇等为单元划分网格,建立了1万多个城市基层治理网格,把党组织覆盖到网格上,把党员力量汇聚到网格上,把作用发挥到网格上,充分体现基层党组织在城市基层治理中的主导作用,走出了城市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应坚持“三治融合”。在基层治理中,政府要发挥“三治融合”建设助推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做百姓期待的而不是自认为重要的事,重点不是做了什么创新,而是要让百姓在创新中获得满足、有所收获。“三治融合”源于基层实践,也需要不断创新有效载体。比如,十年来,发轫于象山的“村民说事”制度,逐渐成为宁波农村“三治融合”的代表平台,成为基层治理的全国样板。 提高基层治理能力,需要练就“绣花功夫”,做到精准施策,确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努力做到治理方式的精准化、治理要素的细致化。唯如此,才能让人民群众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