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我们的节日·春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1月21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鼠的故事

曲水

    中国人对于老鼠这种动物的感情是蛮微妙的。一般而言,中华文化是一种打鼠、灭鼠文化。所谓“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当年声势浩大的“除四害”运动,老鼠首当其冲。然而同时,国人也有鼠崇拜的传统,这一点从“仓神”“鼠仙”“灰八爷”“鼠太公”等称呼就可看出。

    在我国特有的文化语境下如何解读老鼠,还得从老鼠本身具有的习性和特点去追根溯源。首先,我们为什么叫它“老鼠”?老鼠可一点也不长寿啊。说起来可能难以置信——那是出于人类对它的尊敬。“老”在古代,是尊称的修饰语,如老人家、老佛爷等。也许有人会说,老鼠不是还被叫作“耗子”吗?没错,老鼠属啮齿类动物,逮啥咬啥,用柳宗元的话说,搞得是“室无完器,椸无完衣”。

    不过我们不得不承认,老鼠狡黠且聪明。苏东坡写过一篇《黠鼠赋》,说有只老鼠被困在袋子里,它拼命用啃咬的声音引诱人类打开袋子,之后通过装死,乘机溜之大吉。此外,据说老鼠还有未卜先知的本事。袁枚《鼠渡江》里写到,乾隆五十年,安徽某地,几万只老鼠衔尾渡江,江面上很长一段水域皆被鼠队遮蔽,不久后此处果然发生了水灾。《聊斋》中更有《鼠戏》一文:“一人在长安市上卖鼠戏。背负一囊,中蓄小鼠十余头。每于稠人中,出小木架,置肩上,俨如戏楼状。乃拍鼓板,唱古杂剧。歌声甫动,则有鼠自囊中出,蒙假面,被小装服,自背登楼,人立而舞”。这是蒲松龄的文学创作,现实中也确有人训练小老鼠进行荡秋千、踩水车、走钢丝、钻孔圈等表演。可即便如此,人们依然去不掉对“鼠辈”的鄙视。连著名昆曲《十五贯》里的男主角,编剧都给他定名为“娄阿鼠”。这不算是人类的偏见,鼠生性好偷。童谣道:“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老鼠能非常灵巧娴熟地打开油坛的木盖,将尾巴伸到里面“沾”油吃。

    笔者小时候玩过一种益智棋类游戏——《斗兽棋》。多种动物相互角逐,最厉害的是连狮子老虎都要惧它三分的大象。但此类棋局中有个重要规则:只有老鼠能“吃掉”大象,因为老鼠能够钻进大象的鼻子里,老鼠会打洞嘛。“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爱打洞”,打洞乃老鼠的看家本事。这一点,不仅被用在了《斗兽棋》中,也反映在一部流行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捷克斯洛伐克动画片《鼹鼠的故事》里。鼹鼠的打洞能力超强,据说每小时可掘土前进十八米。

    老鼠还善于囤粮,习惯从秋天开始就往自己的洞里搬吃食,见什么拖什么。这一点被普通百姓看见不打紧,但被曹雪芹这样的文化大家看到,化用至《红楼梦》中,才有了“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中那个宝玉说给黛玉的故事:腊八将至,老耗子升堂议事,令众耗子去偷米豆。一个极小极弱的小耗子拿了令箭去偷香芋。众耗不解,如此娇弱的小耗子如何去偷香芋呢?小耗子说自己变个香芋混进香芋堆里就好办了。言毕,摇身说“变”,竟变成了个最标致美貌的小姐。众耗笑说:“变错了,变错了。原说变果子的,如何变出小姐来?”小耗子现形亦笑道:“我说你们没见世面吧,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黛玉听完娇嗔不已,宝玉却还自诩为典故。该故事真是唯有曹雪芹才能写得出来。若别人将耗子比美女,想想也是不妥,唯独在曹的生花妙笔下,老鼠小巧娇弱的身体特征和聪敏灵秀的性格特征,比附于黛玉,恰好显出宝玉对她爱慕之中的微微调侃。

    我国不少地方将老鼠视为财神爷。因老鼠繁殖能力强,所以民间百姓过年时喜欢将葡萄和老鼠搭配成窗花图样,剪好后贴起来,象征多子、多福、多财。《大唐西域记》里记载,东汉初年,匈奴几十万大军进犯现在位于新疆的某个古国。此国甚小,兵力薄弱。国王无奈,只能焚香祭鼠,以求保佑。结果,大批老鼠将匈奴人的马鞍、弓服、甲链咬坏,使得这个小国以弱胜强。此后,该国便为鼠建祠立庙,全国上下,对老鼠恭敬有加。当然最有趣的民俗还数“老鼠嫁女”。此日白天“不磨不舂不开箱”,晚上“不吵不闹不点灯”,为的就是让老鼠能不受干扰地办喜事。鲁迅先生小时候曾熬夜不睡觉,意欲一观鼠新郎、鼠新娘、鼠傧相、鼠执事、鼠宾客、鼠仪仗举行婚礼的“实况”。周作人先生更是饶有兴致地写过一首《老鼠做亲》:“老鼠今日也做亲,灯笼火把闹盈门,新娘照例红衣裤,翘起胡须十许根”,谐趣满满,俗意浓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