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1月22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肉味飘香:品尝幸福“肥实年”

走油肉 (余建文 摄)
杀年猪

    记 者 余建文

    通讯员 毛节常      

    宰鸡鸭、炒干果、蒸糕点、做米酒……乡村里,家家户户厨房里飘出各种美食香味,融合成过年的味道。

    没有大肉不成年。到了三九四九最为寒冷的时节,便要杀年猪了。喂养了一年的猪,正长得膘肥肉满,这时候杀猪吃肉,按照老话,“过个肥实年”。

    在宁波个别乡村,至今还保留杀年猪的习俗。一早,大堰镇后畈村的4个壮小伙将一头近200公斤的大猪抬到了大溪边的廊桥上,摁倒在长案板上。“要杀猪了!”不少大人、小孩听到猪叫,围过来看热闹。杀猪必须要快,屠夫持刃一刀毙命,接下来放猪血,清理内脏,不消一小时,一头大猪就被分割成大小不同的肉块,用牛皮纸包好,整齐码放在竹篮中,便是年节送礼的“包头”了。

    猪头另有用场,包上一块红绸布,用来请神祭祀。村民老毛说,按照传统,猪头的嘴巴里要塞进猪尾巴,边上放一把葱,供奉在案前,寓意来年五谷丰登、人丁兴旺。

    分好的猪肉,多半用于腌制,以便更好存放。庭院里,妯娌们相互协作,制作熏肉、腊肉,或者将猪肉打成肉糜,灌制香肠,孩子们围着嬉笑打闹,很是热闹。

    北宋大词人苏东坡曾写过一篇《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称赞猪肉的美味。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只有过年的宴席上,才能“放肆”地大块吃肉。即使在追求健康、倡导少油低脂饮食的今天,东坡肉、红烧蹄髈等这样能量十足的肉菜,依然很受欢迎。

    在江浙人家的过年菜谱上,“走油肉”这道传统美食,如今会做的人已不太多,“主要是加工复杂,耗时太长”。上周日,奉化溪口的乡村大厨单科华在家中展示了“走油肉”的全套制作流程。

    烹制“走油肉”,要选取手掌大小的上好五花肉,放入锅中,水煮近一小时。待肉块八成熟,捞出后投入大油锅中炸制,锅里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跟过年放鞭炮一样响亮动听。待到响声渐渐变轻,猪肉的油就慢慢“走”了出来,猪皮起皱,这时再加水,投入调料包,小火炖近一个小时,整个屋子充溢着肉香。单师傅说,按照宁波人的口味,还要把“走油肉”码在碗里,与梅干菜一起蒸大半个小时,一道肥而不腻、醇香爽口的梅干菜扣肉便可以上桌了。

    过年的时候,“走油肉”是农家的常备菜。家里来了客人, 随手拿出一块“走油肉”切片,与蒜苗、辣椒或香干大火爆炒,一盘家常好菜就出锅了,再喝上一口自酿的土酒,回味无穷。而幸福的年味,从口腔一直到达内心深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