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宁波舟山港“一带一路”相关航线总数已超90条。(杨江琦 摄) |
4月8日,武汉“解封”,中国战“疫”迎来转折点。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战“疫”终结。同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要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稳定国际市场份额。 在全球化的合作背景下,产业链在极大地提高现代化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加剧了风险传导“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多米诺效应。“有活力、有灵气”的宁波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如何拨开迷雾,展现更强韧性? 记者 单玉紫枫 新技术新产业逆势而上 “这款最新研发的消毒锅,刚投放市场,订单就已经下到了6月份。”几个月来,宁波五谷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和钦总算松了一口气。截至昨天,这款消毒锅已经出货16170套。 五谷主要生产金属类锅具、日用品,年出口额过亿元。“规模再大,做的也是传统产业。”驰骋商场数十年,黄和钦敏锐地意识到,如果光靠“吃老本”,必定难以为继。去年,他力排众议,一口气上马了7款新产品开发,没想到其中一款,恰好在疫情期间派上了用场。 “与传统的红外线或臭氧消毒方法不同,这款锅采用蒸气消毒,能适应多种材质,保证物品不变形、无异味、无辐射,而且使用简便,适用各类生活场景。”黄和钦说,新冠疫情大大增强了人们的卫生健康意识,消毒开始成为日常生活的“刚需”。由于适销对路,目前仅这一款产品就为企业新增销售额33.5万美元。 自我革新的路上,不只有传统产业。疫情之下,我市不少外贸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前瞻性布局,也结出了累累硕果。 在A股市场,旭升是众所周知的特斯拉概念股。相较于普通汽车零部件生产商,旭升手握多项核心技术,在智能化方面走得更远。今年一季度,在多数车企“断崖式下滑”的同时,旭升产值却实现逆势上扬,其中一大原因就在于去年投运的年产50万套新能源汽车自动变速器数字化车间。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公司已谈妥与宝马、奔驰等整车厂的新能源业务。下一步,还将在北仑柴桥筹建全新的智能化工厂。 疫情暴发,无形中激发了新技术、新产业的市场潜力,也给宁波外贸的竞争力带来了新考验。 毗邻港口的北仑区有货运企业1479家、堆场21家、集卡司机2.2万余名,点多面广,千头万绪。疫情之下,一款99路APP轻松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顽疾,还减少车辆空转,提升了物流效率。目前,我市招募的集卡司机70%来自这款客户端。 在华瓷通讯,5G的东风让企业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5G移动滤波器的研发、量产使其跑出了疫情打压下的“独立行情”。目前,华瓷的订单已排至5月底,今年产值预计可达7亿元,比去年增长100%。 疫情之下,产业链加速重构,也使国家之间、城市之间新兴产业竞争成为焦点。为了鼓励新兴产业发展,缓解出口下行的压力,不久前,我市出台《关于抢抓机遇加快重点领域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着力发展医疗健康、工业互联网、5G+、数字经济、智能物流业五大新兴产业,借此加快培育发展一批规模大、质量高、竞争力强的企业,以及企业集群,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进一步为外贸赋能。 海外布局赢得回旋空间 几天前,锦浪科技披露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盈利59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73.88%,成为市场中难得的一抹亮色。 对此,锦浪表示,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得益于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布局。作为光伏逆变器厂商,近年来,锦浪积极开拓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墨西哥、印度、巴西以及东南亚等全球主要市场。年报显示,其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已由2017年的33.81%提升至2019年的62.56%。并且,海外出口部分的毛利率高达44.7%。 境外生产、境外营销、境外研发,一批提前布局海外,主动配置全球资源、技术和价值链的企业,正成为宁波外贸穿越疫情的“先行军”。 在印尼北马鲁古省南哈马黑拉县的OBI岛,一辆辆运输车来回穿梭,一台台挖掘机轰鸣作业,来自越南、柬埔寨、印尼以及中国的施工人员组成的“多国部队”会战于此,现场一派繁忙。 看着海外基地建设视频,宁波力勤资源董事长蔡建勇介绍,受疫情影响,近2000名中方施工人员至今无法返岗,但幸好企业在印尼扎根多年,当地的合作方从2月初开始就在本土招募大量建筑工人,甚至组织跨国招聘,从附近的越南、柬埔寨等地引进工人作为后备力量,补充到相应岗位中。目前,力勤的印尼项目共有3100余人在岗。3月12日,二期项目排除万难如期开工。 战“疫”期间,这些境外基地顶住了压力,在全球产业链的激烈竞争中,为企业持续健康稳健经营打下了坚实基础。 早在2010年,纺织巨头狮丹努就将视线投向东南亚,相继在柬埔寨、缅甸、越南设立工厂,吹响了国际产能合作的号角。 “疫情期间,这些海外基地发挥了稳定器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本次疫情对供应链的冲击,公司多年来全球布局的价值正一步步得以释放。”狮丹努集团副总经理徐建昌说,尤其是2月中旬前,国内防疫最吃紧的时刻,狮丹努在柬埔寨的69条生产线仍运转如常,4600余名工人全员在岗,为企业发展抢回了时间。 然而,当下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依然很高,尤其在欧美等地,相关海外经营机构的业务拓展将面临阶段性冲击。日前,锦浪科技在业绩说明会上谨慎地提及海外疫情对公司的影响,称若海外疫情持续发酵,将给公司中短期经营业绩带来严峻挑战。 “经济工作总是有起有伏,像现在全球受疫情影响,各种物流和人流阻断,想快也快不起来,那就静下心,梳理公司结构、加强内部管理、审视发展方向、提炼企业价值内核,好好休整,准备再出发。”前天清晨,蔡建勇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自勉,亦共勉。 进口替代填补市场空白 “在此之前,可能还有不少宁波人不知道我们企业。”这句开场白,美康生物办公室主任李国强不知说了多少回。 一场疫情,让这家低调的企业站到了聚光灯前——两周内完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及新冠病毒蛋白快速检测试剂盒;3月17日,两款试剂盒通过欧盟的CE认证;3月下旬,20万人份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分两批运往意大利;截至目前,已有美国、西班牙、智利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发来订单。 海外疫情蔓延,使核酸检测成为全球高频词。与此同时,疫情也正冲击着医疗仪器、生物试剂、电子信息等多条供应链,很多厂商开始寻求国产化的替代方案。 在宁波杭州湾新区,专注生产出口医用呼吸面罩的宁波圣宇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刚刚经历了一场“成长的烦恼”。因海外疫情形势严峻,圣宇瑞主打的呼吸机面罩出口订单猛增至原先的三倍,招工扩产迫在眉睫。但员工缺口超过100名,另外还面临厂房不足、流动资金不足等问题,企业一筹莫展。当地政府通过“共享员工”、线上线下紧急招聘、提供空置厂房以及联系银行专项再贷款,统筹调配资源,一天之内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一边是国外需求猛增,一边是国内力破“肠梗阻”,链条打通,企业纷纷跑出发展加速度。如宁波润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当前月产鼻氧管280万套;浙江冰峰压缩机有限公司全年业务预计增长20%。 全球疫情蔓延导致的经济停摆,令“补链”成为更大范围的难题。长城战略咨询宁波商务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江玉兵指出,如何在打通国内产业链的同时,危中抢机,引领技术革新,更多地实现进口替代,尽可能减少全球断“链”造成的影响,是宁波外贸的紧迫课题。 事实上,坐拥39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宁波,一直致力于研发新技术替代国外进口。远有宁波路宝“单元式多向变位装置”“去沥青化”的钢梁桥桥面铺装体系,以低造价、高寿命改变了原先一直被欧美、日本等发达地区供应商垄断的局面。近有宁波微泰电子级高纯铜材料生产线投产,打破了国外对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关键原材料的垄断;宁波精达牵头承担的“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打破了国外企业在高吨位、宽台面、超精密高速压力机制造业的技术及装备市场垄断。 全球化“补链”赛道上,宁波开放型经济的竞技战方才启幕,正如火如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