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5月0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生命之花”永不凋谢

    

    

    记者 陈敏 

    

    这是一支特殊的红十字志愿服务队,59名队员全部是器官移植受者。感恩于获得第二次生命,他们接过爱心接力棒,奔走于医院的各个病房,为每一个有需要的器官移植患者送上术后指导和心理疏导。他们把这支志愿服务队命名为“生命之花”,就是希望“生命之花”永不凋谢。

    重获新生,传递人间大爱

    “2007年2月2日,我涅槃重生,成功进行了肝移植,过完今天,我就‘13岁’了!我将继续传播善良、传递正能量!”

    这是今年2月2日,“生命之花”志愿服务队队长、发起人张素芬在朋友圈写下的心声。

    2007年2月2日,因肝硬化大出血,张素芬在鄞州人民医院施行了肝移植手术。恢复健康后的张素芬时刻感恩于让自己重获新生的爱心人士,一心想着如何将这份大爱延续下去。到医院复查时张素芬了解到,有许多器官移植病人由于不按指示服药、饮食不定等原因,大大降低了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器官移植患者不同于普通健康人,一次小小的感冒、拉肚子就可能危及生命。”考虑再三,张素芬和几位志同道合的“移友”商量,决定成立一支志愿服务队,对器官移植患者进行术后指导,帮助他们早日恢复健康。这一想法得到了大家的支持。2018年3月,“生命之花”志愿服务队成立,这两年,越来越多的“移友”加入志愿服务队,到今天,队员已增至59人。他们现身说法开展形式多样的器官捐献宣传公益活动;为器官衰竭患者及“移友”提供咨询、心理疏导以及生活上的关爱等服务;组织开展器官捐献、移植知识讲座等。

    分享经验,让“移友”少走弯路

    60多岁的管桂华是其中一名志愿者。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每周四上午,管桂华都会自行驾车来到李惠利东部医院肝胆脾胰科,和移植病房里做过肝移植的“移友”聊聊天,包括怎么吃药、术后保养。遇到有人心情不好,他还会细心开导,循循善诱,一次不行就两次,直到出院。要不是他自己开口,别人很难想到眼前健康的他也曾经做过肝移植手术。

    “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当时做完移植手术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我就想我的命是别人给的,我也要为社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2016年,管桂华退休后通过另一名“移友”介绍,经李惠利东部医院同意,到该院肝胆脾胰科做志愿者。他说:“我只想把自己这10多年来走过的弯路、遇到过的问题告诉他们,让他们少走弯路,保护好移植器官。”

    “排异药吃了对身体有副作用,所以掌握排异药的用量非常关键。不少‘移友’手术后,都用中医补身体,但有人因此产生了排异,前后住院5个多月,才转危为安。”面对“移友”,管桂华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讲述自己曾经碰到的各种情况。

    在指导术后康复的同时,“生命之花”的志愿者还给移植患者做心理疏导。去年夏天,来自奉化的一名中年女子前来向张素芬求助。原来,该女子的丈夫因肝硬化出血,急需肝移植。可是,临手术前,丈夫却因担心手术效果而犹豫了。张素芬和另外3名志愿者来到病房。“你们都曾做过肝移植?”患者的顾虑开始慢慢消除。此后,志愿者又先后两次进病房与患者交流。终于,患者充满期待地进入了手术室。

    他们中很多人成了器官捐献志愿者

    “因为爱心人士的大爱,我才获得了第二次生命,我要用同样的方式将这种大爱延续下去。”令人感动的是,越来越多的“生命之花”志愿者主动加入器官、遗体捐献志愿者行列。

    2018年10月,“移友”王永春和妻子商量后,在网上登记成为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2019年6月,张素芬登记成为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

    在这些爱心人士的带动下,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宁波人开始加入器官捐献的爱心行列。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器官捐献累计218例。捐献者中,年龄最小的才出生29天。

    “一粒沙子是微小的,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石还坚韧。”志愿者历达在接受采访时说,“‘生命之花’,我们一起为爱加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