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新 据7月4日《宁波日报》民生版报道,6月29日11点半,在鄞州区茂兴街上,一位老人突然倒地。老人躺在湿漉漉的柏油路上,无法起身,也无法开口说话。东胜街道曙光社区党委副书记吴利君和史家社区社工小董当时正外出吃午饭,见状一边拨打120,并陪着老人前往医院,一边发动社工寻找老人的家人。 扶老人是良心活,这些热心人的善举,让“老人摔倒该不该扶”不再成为问题,捍卫了社会的公义和“德不孤,必有邻”的信念,也释放出人性的温度。扶起老人的那一瞬间,“扶”起了社会正能量不说,也扶起了每一个总有一天会老去的我们自己。 可感可思,可学可鉴。向这些热心人对标看齐,就是要燃起一团团良善信仰的内心热火,积极建构起向善向上的社会支点,让凡心善举多些再多些,让每一双伸出的爱心之手不再战战兢兢。当扶老人成为一种“习惯成自然”的本能时,正义的观念就能在良性的社会土壤中生根发芽开花,整个社会风气就会变得越来越好。 当然,扶老人也是个技术活。如《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所指出的那样,老人意识不清、呕吐、抽搐、呼吸停止等多种情形,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这就要求市民学点急救知识,掌握救人技能,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老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益,这当是涌现更多真正“好人”的关键。同时,在伸出援手之时,尤其是孤身救助时,也应理性为自己留下救人的痕迹,不让“行善风险”为好人好事增添负担。 “老人摔倒扶一把”见证社会道德良知,热心人的善举必能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让“做好人、行善事”不再是“盆景”,而是成为精神文明建设中最美的“风景”。 (欢迎投稿,来稿请发民生邮箱187168466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