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四明周刊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9月15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运河两岸 生机盎然

姚江自西向东,穿过余姚中心城区 (桑金伟 摄)
通济桥 (崔小明 摄)
舜江楼 (顾玮 摄)

    

    

    

    崔小明 谢敏军

    

    

    8月下旬,“再走大运河:我们的生活”采访小组走访了上虞-余姚段即虞余运河,发现大运河在得到严格保护的同时,各地党委政府深入挖掘其文化价值,古运河两岸正焕发勃勃生机。

    姚江两岸阳明古镇呼之欲出

    浙东运河从杭州一路向东奔涌,途经萧山区、柯桥区、绍兴城区、上虞区,之后汇入姚江,进入余姚后分成侯青、中舜、最良三条支流穿城而过,出城后又分慈江和姚江进入宁波江北境内。在荡荡千年的历史中,浙东运河在余姚留下了众多遗迹。

    通济桥和舜江楼是余姚境内大运河两岸最具代表性的古迹,也是余姚城市文化的象征。饱经沧桑的通济桥气势雄伟,巍峨矗立,横卧姚江之上,连接着余姚南北两个城区。这里车水马龙,热闹繁华。市民们或脚步匆匆,往来于通济桥上,或在桥边小坐,享受闲暇时光。余姚市文保所副所长叶凯告诉我们,通济桥始建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历史上曾四毁四建。现存桥梁为清雍正九年(1731年)重建,为陡拱式三孔二墩石桥,被誉为“浙东第一桥”。大运河申遗成功后,通济桥于201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济桥南侧的舜江楼,立于古城墙之上,飞檐翘角,庄重古朴。舜江楼初建于元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现存建筑是按照光绪十一年原貌重修。通济桥和舜江楼珠联璧合,构成了“长虹腾空,飞阁镇流”的景观,成为外地游客到余姚的网红打卡地。

    叶凯告诉我们,千年大运河不仅通航、通货,还是明清浙东学术思想的传播通道。运河水哺育了王阳明、黄宗羲等思想大家,使余姚成为浙东文化与学术思想代表人物的主要活动空间。为此,余姚市正在围绕大运河等传统文化资源,擘画建设阳明古镇的宏大蓝图。舜江楼东侧一带正在紧锣密鼓施工的就是阳明古镇的建设工程之一——余姚市府前路历史文化街区。

    我们进入历史文化街区施工现场,只见工人们正在忙碌地垒砖砌墙,虽然到处堆着建筑材料,但古色古香的店铺已经初露峥嵘。余姚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整个历史街区北至工人路,南至北滨江路,西至县东街、舜江楼,东至合宝弄,将打造成多彩缤纷的沿运河市集。届时将引进本土百年老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和新型时尚生活体验等业态,使其成为一个适合大众休闲、游玩、购物的体验街区,重现运河两岸昔日的繁华胜景。按照目前的进度,今年年底,府前路历史文化街区将竣工并逐步对外开放。

    阳明古镇的核心区总建筑面积约为30公顷,包括龙泉山自然文化风貌区、武胜门历史街区和府前路历史街区等项目。阳明古镇建成后,将成为全国王阳明哲学思想的研究、传承中心,优秀历史文化和传统民俗展示中心,老百姓市井生活的休闲体验中心。

    新时代的运河水利设施正在兴建

    在行走大运河的过程中,发现留下最多的就是历朝历代兴建的水利设施。浙东人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顺应自然规律,创造了很多简单实用的水利设施。上虞曹娥老坝底是浙东运河上虞段连接曹娥江的重要闸口。我们在现场看到,这个水闸仍在发挥调节水资源的作用。“曹娥江的水上涨后,我们把闸关上,以免洪水灌进城区;城区发生内涝了,我们就把闸拉起泄洪。”上虞文管部门负责人说。这样的闸口,大运河余姚段就更多了,比如余姚马渚的斗门老闸、西横河闸等水利枢纽,至今仍保存完好。叶凯告诉我们,斗门老闸修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八十年代开建杭甬运河乙线拓宽工程,又新修了西横河闸和升船机、斗门新闸和升船机。这些水利航运设施同上虞的水闸构成一个系统,同气连枝,相互呼应,发挥着航运、调节水源的作用。

    如今,这些水闸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功能,但作为历史遗存和文化象征,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浙东人民投身治水工程。记者在余姚西横河闸探访时发现,距离老闸约100米处,正在兴建新的水利设施。叶凯告诉我们,那是姚江上游余姚西分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和宁波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姚江流域防洪排涝“6+1”工程之一。省委、省政府要求作为“五水共治”及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予以重点推进。该工程还被列为省重点建设工程和宁波市、余姚市“六争攻坚,三年攀高”抓落实专项行动重大项目。工程主要任务为防洪、排涝、兼顾通航,设计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工程等别为Ⅱ等。工程建设内容主要为瑶街弄调控枢纽工程、姚江至北排排涝通道,工程概算投资19.32亿元。

    西分工程有关负责人介绍,西分工程建成投用后,新增姚江流域防洪调控手段。将姚江上游部分洪水西导北排,减少姚江上游洪水东排水量,减轻余姚城区及姚江干流的防洪压力。当发生20年一遇洪水时可以减少东排水量4364万立方米(5天);当发生50年一遇洪水时可以减少东排水量4536万立方米(5天)。

    余姚市高度重视大运河文保工作,为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施工之前按照要求开展文物保护评估工作,保留了原西横河、斗门闸的大运河历史文物,在设计新建工程时充分考虑新的运河工程和古运河工程的有机衔接。

    上虞运河两岸打造孝德小镇

    浙东运河上虞段全长26.4公里,西从东关街道担山村入境,东至驿亭镇长坝流入余姚,包括萧曹运河和虞余运河两段河道。2014年申遗成功后,当地政府投入巨资,对大运河沿线的重要遗址、遗迹进行保护修缮。

    上虞区文管所负责人告诉记者,2019年9月,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绍兴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条例》今年起生效,对擅自修建、改建、添建的,擅自迁移、拆除的以及其他危害运河遗产要素的行为,设立了明确的处罚条款,“损毁大运河遗址最高可罚50万元”。

    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对大运河进行保护的同时,上虞区整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正在建设孝德小镇。沿着运河两岸,有纪念东汉孝女曹娥的曹娥庙,有中华孝德园、中鑫艺术博物馆,还有大运河鼎盛时期留下的一些古建筑。我们在采访中看到,孝德小镇的规划东至曹娥江,南至朱山头村,西至春晖工业大道,北至萧甬铁路,规划面积约1.2平方公里。该小镇处于沪杭甬大动脉中心区域,与3条高速通道出口、杭甬高铁绍兴东站、萧甬铁路上虞站毗邻,浙东运河穿城而过。上虞区文管部门负责人带我们来到施工现场。“这是我们上虞新博物馆馆址,目标是打造‘高标准、高规格、高颜值’的‘景区式’综合性博物馆,建成后将是上虞的文化地标。”据介绍,博物馆总用地面积1.2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5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2.27亿元。

    在博物馆新址的另一侧,也是热火朝天的工地,一条河道正在修整,河水已经干涸,河上正在建一座小桥。“因为在运河边上,这里曾经商贾云集,酒肆林立。大运河没落后,这里成了脏乱差的城乡接合部。”上虞区文管部门负责人说。随着大运河保护开发的推进,这一地块即将破茧成蝶,违法建筑被拆除,几幢摇摇晃晃的木结构房子却被保留了下来。“在孝德小镇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新旧共生、有机更新’的保护发展理念,这些老建筑将被加固修缮,修旧如旧,孝德小镇将是现代建筑与历史建筑和谐共生的文化空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