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0月27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浪花、热泪和黑铁浇灌的纪念碑

——读李修文散文集《致江东父老》

    陈峰

    

    不久前,在2020南方文学盛典颁奖礼上,著名作家李修文凭借散文集《致江东父老》荣获“年度散文家”奖。颁奖词是这样写的:李修文找到散文的大道。他一路行走,一路歌唱,在知道了世界的寒冷阴暗后依然歌唱,他赞美人民,赞美风也不在、雨也不在的信念,赞美绿树成荫、华灯初上的伟迹。

    李修文的上一本散文集《山河袈裟》曾获得鲁迅文学奖,本书沿袭了前书的风格。共18篇章,主角是小人物,有母亲,也有父亲,有萍水相逢的路人,也有故交。书中的每一个个体,生动而具体。李修文把那些在宏大叙事中闪烁微弱光芒的人物,上升为他的江东父老。在《长夜花事》中,得了尘肺病的形如鬼魂的中年人,用女儿打工的钱治病,女儿鼓励他每天去看苹果花来获得生活的能量。突然有一天,女儿回来了,发起了高烧,嘴里念叨着“苹果花”。恰好苹果花的花期结束了,这个中年人失魂落魄,求助“我”去找一束苹果花,因为“我”每天都要为一个剧组的女主角摘苹果花。当“我”把花递给他的时候,“定定地看了我一会,突然便给我敬了一个礼。”这个中年人在得病之后,做过矿区的保安,他给各种各样的人敬礼。对他来说,最高的答谢就是敬礼。

    李修文的散文饱满,读来酣畅,有一股气在胸中,直到全文结束,这股气还在,到最后,这股气转化为这个时代涌动的人格力量。读他的散文,常常会有一个困惑,虚构与非虚构之间如何把握。像第一篇章《猿与鹤》里,猿一门心思想自杀,鹤终日与鸡为伍,忘了飞翔的本能。刚好“他”也穷困潦倒,“他”之不死和求死的猿在某种意义上,是同一回事。当“他”得知鹤已死去,“他”的身体里也飞出了一只鹤。这篇散文,在事件真实与美学真实之间处理得很好看,猿和鹤也是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借它们来映照现实。如李修文自己所言:只要我认真地凝视他们,就能听见或看见:在他们的体内,有深渊和暴风,也有沟壑和呼喊,他们无一不能自成世界。

    李修文的散文中弥漫着中国古典文学的气息,这跟他早年创作剧本有关,现在他回过头用这种气息来写散文,便使散文有了小说和戏剧的张力。就像书中有一个说书人把握着节奏,让人欲罢不能。《鱼》就是这样一篇散文。文中叙述了一对母子,儿子从来没吃过鱼,为了不让同学看不起,他去集市看各种各样的鱼,编造吃鱼的故事讲给同学听。在九岁的那年春节,他一直睁着眼睛等天亮,因为妈妈许诺今天一定能吃上鱼。他们带着三包红糖给三家最有头脸的亲戚拜年。第一家主人接过红糖,不耐烦地扔在屋檐下的箩筐里。他们被带进厢房,那里有一桌席,是专给穷人坐的,桌上没有鱼。去第二家亲戚的路上,他们遇到了债主埋伏在沟渠里。而亲戚直接将红糖扔在地上。去第三家的路上,母子俩定下大计:不管不顾往席上坐,只要能吃上鱼,到时母亲当着亲戚的面教训儿子,打上两耳光。可是他们又被带进厢房,那里没有鱼。后来,母子俩来到田野,见到一口池塘,寻死的念头像高烧一样席卷了母亲……九岁的少年发现池塘边有一张渔网,他要捕鱼献给母亲。水底下的鱼都来了,他看到母亲的高烧一点一点地退去。母亲恢复了平静,池塘里的鱼也恢复了平静。唯有一条鲫鱼竟然蹦跳到岸上,母亲将它抱在怀里,就像抱着婴儿时的儿子。最终她将鲫鱼扔回塘中,世上的一切,全都恢复了从前的模样。这篇散文写得跌宕生姿,鞭辟入里,把人性最不堪的一面呈现了出来。没穷过的人,不知道穷人有多辛酸。

    一切正如李修文在自序中所说:“那些被吞咽和被磨蚀的,仍然值得我将它们重新打捞起来。那些不值一提的人或事,只要我的心意决了,他们便配得上一座用浪花、热泪和黑铁浇灌而成的纪念碑。”李修文献给读者的,是一个广阔而真实的世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