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包伟民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期2020年9月 |
陆游是保留诗作数量最多的中国诗人,达9362首,现存陆诗四分之三以上是其66岁之后闲居农村时所作。陆游初学诗歌,受到江西诗派影响,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重视文字的推敲技巧。后来,陆游入蜀从戎,深入民间,不再满足于封闭的书斋写作。84岁时,陆游作诗《示子遹》,回顾了自己诗风的转变,末尾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可见,陆游诗歌创作和生活有紧密联系。 《陆游的乡村世界》作者包伟民是宁波人,从小喜爱陆游诗词。他意识到,围绕陆游诗歌展开论述,可能是两宋乡村社会史研究不错的入口,于是,就有了《陆游的乡村世界》。这是一部探讨南宋文人乡居生活的论著,包伟民认为,通过对个人生活史日常生活具体个案的研究,能够观察分析两宋时期县级政权之下基层的乡村社会。他希望借助陆游“乡村世界”的个案,能够比较集中地提供三方面的信息:其一,浙东乡村一个中上水平乡居寓公的生活范本;其二,关于士人在乡村社会角色中的某些侧面;其三,由陆游所感知与描述的当时农村基层社会的其他一些生活场景。 陆游乡村世界的基础是以稻作为核心的农耕经济。两宋正是中国稻作耕种的鼎盛时期,山会平原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水稻种植,《喜雨》《村饮》《农家歌》等诗作,宛如图画,场景分明。“蚕麦俱收”等劳作书写,涉及植桑技术母枝压条之法。缫丝织帛酿酒种花等日常描绘,与南宋时人笔记或经济谱录对照,可作为微观史证。三餐米面,肉食菜羹,那更是直观的饮食文化史料了,足可仿制一桌琳琅宋宴。 这些诗歌及其引出的历史话题,呈现了生动鲜明的两宋乡村社会特征。不过,诗歌记事写人往往并不是完全写实的,更多的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所包含的历史真实性的信息是应当存疑的。 (推荐书友:赵青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