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如何看待中医药,有没有印象深刻的经历,欢迎扫码留言互动。 |
记者 陈敏 厉晓杭 孙佳丽 王晖:国家级名中医 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使中医药发展迈入了又一个春天。面对这一大好时机,该如何传承中医药的精华?如何使传承千年的中医药进一步发扬光大?成为众多国人共同思考的问题。 作为宁波德高望重的名中医,王晖认为,中医是中华民族在长期与疾病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不断丰富的医学科学。传承中医药的精华,首先要有神农尝百草的探索和献身精神;其次要有多维的哲学思想,对易经易理、中西哲学等要融会贯通;再次要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孙思邈《大医精诚》有云:“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此外,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点滴积累,系统整理;最后要重视人文德育,有人文关怀和道德风范,了解患者需求,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在王晖看来,发展中医药一定要坚持守正创新,这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守正是根基,要守理念之正、经验之正、理论之正。而创新是守正的推进和发展,如果离开创新谈守正,中医药发展犹如一潭死水,举步不前。如果离开守正谈创新,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现代科学相融相通,中医药才能发展长远。中医药现代化是国家重点专项研究课题,它直接影响到国家层面的中医药一体化发展,关系到中医药医疗服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文化、信息化、对外开放等方面要素,要按照国家中医药发展的大格局来定位,做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强优势、补短板,实现差异化发展,不同区域从点到面发展,最终实现现代化创新模式。 “在现代这个大背景下,我们应尽自己所能,为国家中医药现代化作出自己的贡献。”王晖介绍,宁波大学省部共建“教育部冲击与安全工程重点实验室”和宁波市中医院王晖工作室早已开始实现跨学科合作,尝试从中医整体观出发,视人体生命为“脏腑、经络、阴阳、气血”运变的“现象状态模型”,结合波的传播理论,最终实现将生命能量以波的形式在血液中传播的整个系统,而不只是心脏、血液和血管等循环系统本身局部实体器官的信息,将无形虚体之气还原成自然整体本相。这一跨学科合作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据了解,双方合作发表的论文《从传统中医药观点建立的脉搏波系统的力学模型及反演分析》获得“OMAE2016最佳论文奖”,国际评审专家给出高度评价。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王礼立教授带领的实验室与王晖工作室将会继续跨学科合作,力求把重点转到对脉搏波系统本构关系(量化的体质)的确定上,在硬件上进一步提高的同时,更要把实测的各种本构关系与名老中医的诊断相结合,整理总结成相应的专家系统,以期研制出造福人民的中医机器人。 王晖相信,在新时代改革开放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必将得到更好的发展与弘扬。他说,作为中医人,一定要对中医守正创新,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对老百姓进行科普宣传,让中医药进入社区、进入农村、进入家庭,普惠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中医药文化更加接地气,促进中医药文化的普及。同时,政府和媒体要做好引导,加大宣传力度,让中医药正能量家喻户晓,让岐黄之光照亮甬城,也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并走出国门,普惠世界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