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3月25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资治通鉴》里的“兼听则明”

    

    

    罗日荣 

    

    “一面之词”往往不可信,但好多时候,人又容易掉入“一面之词”的陷阱。人的潜意识里,说“一面之词”的人是自己的心腹,是最信任的人。正是明白“兼听”之难,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记录“兼听则明”的案例,希望大宋皇帝能够“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

    一

    庞葱要陪魏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是两个人说呢?”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庞葱又说:“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葱说:“大街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诽谤我的人一定超过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庞葱告辞而去,诽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做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三人成虎”的故事说明:有些话虽然是谣言,但有人总是听到这样的谣言,便会信以为真,做出错误的决定。

    二

    孔夫子大概也是见多了这种现象,提出了“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的忠告。这一点,在中国的历史上,齐威王做得不错。

    齐威王的左右近臣都说阿城大夫有能力,而即墨大夫官风败坏。齐威王使人暗访,结果与左右说的截然相反。事实是,即墨大夫管理的地区“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宁”,而阿城大夫管理的阿地却是“田野不辟,民贫苦”。原来,即墨大夫为人正直为民办事,不善交结朝廷近臣,阿大夫则善于行贿买动人情。

    齐威王掌握了实情以后,就把各地的官吏召集起来,对确有政绩的即墨大夫“封之万家”,对阿城大夫以及那些因受贿而隐瞒实情的大臣处以重刑。此后,群臣悚惧,莫敢饰非,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三

    楚国任用昭奚恤为国相,昭奚恤弄权,经常在楚王面前恶意说他人是非,而且不准其他人去见楚昭王,引起了江乙的不满。江乙找了个机会对楚王说:有个人养了一条宠物狗,狗向井里撒尿,邻居看见了,想到他家里去告诉他,却被狗堵住门咬。现在昭奚恤常常阻挠我来见您,就像恶狗堵门一样。况且一有专说别人好话的人,您就说:“这是君子啊!”便亲近他;而对爱指出别人缺点的人,您总是说:“这是个小人。”便疏远他。然而人世间有儿子杀父亲、臣下杀君主的恶人,您却始终不知道。为什么呢?原因在于您只爱听别人的称颂,不爱听别人的指责呀!楚王听后说:“你说得对,今后我要听取两方面的言论。”

    昭奚恤是楚昭王的宠臣,专门搞一些小伎俩陷害同事。据说,有一次,楚昭王派出楚国最会赶车的车夫王良,为昭奚恤赶车打猎,结果昭奚恤手气实在太背,连鸟毛都没有得到一根。昭奚恤很生气,怪罪到王良头上,说王良是天底下最不会赶车的人。昭奚恤恃宠而佞,自然让楚昭王下面的臣子看不惯,于是就有了江乙的谏言,目的就是希望楚昭王能做到“兼听则明”,以免“偏信则暗”。

    四

    唐太宗手下有个叫许敬宗的宠臣,才华横溢,自然招致一些人的嫉妒,有的人甚至称他是佞臣,在唐太宗面前诋毁他。唐太宗听了臣子们的话之后,决定听听许敬宗的想法。

    有一天,唐太宗问许敬宗:“朕观群臣之中,唯卿最贤,他人议其非者,何也?”许敬宗对曰:“春雨如膏,滋生万物,黎民喜其润泽,行者恶其泥泞;秋月如圭,普照十方,佳人乐其玩赏,盗贼恶其光辉。天地之大,尚不能如其人愿,何况臣乎?臣无羔羊美酒难调众人之口。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信,君听臣遭诛,父听子遭灭,夫妇听之离,兄弟听之绝,亲戚听之疏,朋友听之别。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评情有度理,何须小人说?”太宗曰:“卿言甚善,朕当记之。”

    许敬宗不愧为才子,他一口气列举了六个事例,说明了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亲戚和朋友之间,听信是非会造成多么严重的恶果。把“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八字真言,说得豁然明亮。

    五

    司马光的良苦用心,赵宋统治者似乎没有领悟,帝王是一代不如一代,北宋两个皇帝成了金国的阶下囚,南宋最后的小皇帝跳了海。不过,司马光的记录,还是可以警醒明白人的:看看惯于颠倒黑白、造谣中伤、诬陷好人、美化自己的花言巧语者,再对比江乙的谏言,想想许敬宗的妙答,便不难知道“兼听”的重要性。正如汉代王符《潜夫论·明暗》所写:“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是故人君通必兼听,则圣日广矣;庸说偏信,则愚日甚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