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肖波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出一系列新要求、作出一系列新部署,为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社会建设和民生工作指明方向。宁波要对标当好“重要窗口”模范生的要求,抓牢重点、提高标准,更好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高品质建设舒心暖心的“民生幸福标杆城市”。 一、“十四五”时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新起点 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整体水平较好。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8008元和39132元。近年来在就业、社保、教育、医卫、养老等民生领域措施积极、成绩喜人,“六稳”“六保”扎实有力,乡村振兴持续推进,社会治理有效提升,“美丽宁波”“平安宁波”等建设成效显著,“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突破,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居全国重点城市第3位,高分夺得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第11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当前正值“十四五”开局之年,正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宁波所提出的“共创高品质生活,加快建设民生幸福标杆城市”的发展任务,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新的背景。 一方面,“十四五”期间将民生福祉放在更突出位置。从党的十八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体现出民生是党和政府工作一贯的重心和初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不仅将“民生福祉要达到新水平”作为主要目标之一,而且在20个主要指标中包含7个民生福祉类,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是历次规划中最高的,充分体现了把改善民生福祉放在更加突出重要位置。具体来看,纲要在就业、居民收入和分配结构、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社会保障、卫生健康体系、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方面做出强调,清晰描绘了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的图景。可以看出,“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将成为贯穿我国“十四五”时期乃至未来十五年发展的一条主线。我市“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也将增进民生福祉的建设目标提高到“标杆”水平。 另一方面,民生供给与需求面临一些新情况新动态。当前国内外环境发生着深刻复杂的变化,必须高度重视多种因素叠加带来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是大国博弈、新冠肺炎疫情等外部要素带来的影响与变数,“十四五”期间我国在经贸、科技、教育、文化、军事、人力资本等各个方面都面临着挑战,全球疫情所形成的冲击也将是持续性、深层次、结构性,这些都将给民生供给能力的提升带来影响。另一方面,国内经济社会自身的一系列阶段性特点,也将促使民生需求发生新变化,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社会群体结构分化变动等背景下,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意愿和需求则日益强烈,民生领域需求升级和需求多层次多样化并存。 二、宁波要围绕重点领域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十四五”期间,重点应放在补短板、增后劲,确保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居民,争取重点领域民生福祉达到领先水平,成为共同富裕先行市、民生福祉新标杆。 一是进一步优化就业与收入结构,打造共富共享先行地。要在深入实施“甬上乐业”计划的基础上,重点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持续加大稳企稳岗力度,尤其要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暂时困难企业渡过难关。进一步加强重点群体就业服务保障,加大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投入力度。支持和规范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发展,激发创业带动就业潜能。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最大程度减少“因病致贫返贫”等现象。要立足宁波实际,关注小微经营者,培育壮大中高级技工群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精准帮扶低收入群体,加快形成成熟“橄榄型”社会结构。 二是进一步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优化公共服务软硬件。针对宁波深度老龄化趋势,重点打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失能失智老人照护体系等,进一步加快探索智慧养老、喘息服务、长期照护保险等适应形势的创新试点及其推广。适应生育政策放开、养育压力大等形势,重点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和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尤其是加大对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的引导扶持,有效强化对家庭养育的支持。构建完善多元化多层次教育体系,注意提升成人、老年教育等终身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水平。面向社会高流动化、疫情常态化等趋势,重点构建高质量公共卫生体系和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体系,扩大高品质医疗服务资源供给,提升家庭医生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优化全民健身、社会心理服务等体系。 三是进一步巩固社会平安和谐,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宁波”,重点提升平安建设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强化风险防范监测,确保政治安全、城市安定、百姓安宁。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重点强化党建统领、“四治”融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进“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迭代升级“基层治理四平台”,积极推动81890等品牌平台数字化升级,提升治理与服务效能。 四是进一步提升城乡生活品质,共享精致均衡宜居城。要全力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重点提升空气、水环境和城市绿化品质,让良好生态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协调发展,重点推进乡村振兴,优化要素配置和空间布局,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带和美丽乡村组团。要着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和品位,优化街区改造,重视公园、慢行空间等宜居导向的生活空间,加大无障碍设施建设力度,打造便利、优美、有活力的全民友好型城市。 (作者为市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