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5月07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展“乡村游”正当其时

    

    

    陆 仁

    

    据媒体报道,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探索“艺术振兴乡村”模式打造“未来知名国际旅游村”的东钱湖镇城杨村,迎来游客爆棚的热潮,仅5月3日一天就接待游客6000余人,创下日客流量新高。“小裤脚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丛志强团队入驻不到一年,城杨已成为影响力波及长三角一带的旅游“网红村”,慕名而来的省内外游客让这个原本静寂、经济基础不强的乡村越来越充满活力。

    “赏花观景”“登山健身”“果蔬采摘”“休闲垂钓”“户外探险”“品农家菜”……其实不光咱们宁波,从全省乃至全国范围看,以亲近自然、主打山水田园风光等为特色的乡村游,近年来日益“火爆”。

    绿水青山在让人们身心愉悦、得到享受的同时,也让不少乡村农民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得益于乡村游的推动,也得益于各级政府的支持引导和广大农村居民的积极参与,如今乡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节假日走乡村、游乡村,成了一种不可或缺的选项。各地实践证明,发展乡村旅游,迎来了黄金机遇期。

    从基础条件看,过去一些乡村旅游资源得不到开发,交通是重要的制约因素。“要致富,先修路”,经过多年建设,不少地方城乡“一体化”的交通格局日趋完善。有些不通等级公路的乡村,路修通了;有的地方过去是狭窄的“机耕路”,现在有了宽敞的景观路;有的甚至还通上了高速。交通条件的改善,加上家庭小汽车的普及,城乡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小,居民的出游意愿与日俱增。像宁波周边有些品质不错的乡村游景点,基本上一小时内可抵达,出入十分方便,可以随时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从需求侧看,过去城乡居民不愿消费、不敢消费,主要问题是囊中羞涩、消费能力不足。现在,人们收入水平逐年提高,大多数城乡居民的腰包渐鼓,消费能力大幅提升,特别是随着养老、医疗保障的更全面覆盖,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更少了。加之“清明”“五一”“端午”“中秋”等小长假政策的施行,更有利于短途游、周边游、乡村游市场的培育。今年“五一”假期,奉化溪口、大堰民宿集聚区精品民宿一房难求,平均客房出租率超80%,宁海、象山、余姚四明山等地的情况也大体如此,旺盛的消费需求,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游市场的巨大潜力。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过去一个时期,广大农村地区主要是发展家庭作坊式的小工厂,乡村工业经济“低、小、散、乱”的特征十分突出,可谓“村村点火”、遍地开花。一些地方饥不择食,把农村的环境也搞坏了。在大力推进经济转型的当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广大农民建设、守护美好家园的意识不断增强。不少地方推进“工业园区化”“产业集聚化”,也给乡村游的振兴腾出了发展空间。一些闲置、废弃的工业厂房和农村闲置用房,稍加改造,便能脱胎换骨、开门迎客,被打造成精品民宿,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从投入与产出看,发展乡村游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方面,农民可以充分利用闲置的土地和住宅发展农家乐,经营方式也比较灵活,既可以选择“独家独户、小打小闹”式的经营,也可以选择多户联合、参股经营的模式,资金压力、经营风险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农村富余劳动力,包括“三八(妇女)六〇(中老年人)部队”等,皆可加入,就近提供服务,通过劳动创造价值、参与分配,实现共同富裕。此外,“乡村游”也为农产品的销售拓展了渠道,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就地就能变现,减少了物流环节,可谓一举多得。

    “乡村兴、农民富”,这是时代的呼唤和民心所向,也是国家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目标。从长远看,乡村旅游业有人气、有市场,也有潜力和含金量。那么,扶持、发展、振兴乡村旅游更待何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