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思与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5月27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人才: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慈溪坎墩大学生农业众创园正在开展农业研学活动

    

    

    

    田佳琦 崔青云

    

    青年热情澎湃,农村天地广阔,乡村振兴战略为青年一代提供了施展才华和抱负的舞台。农村青年人才队伍量大面广,在人才队伍组成上,既有农业科研人才、农技推广人才,又有农业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还有越来越多的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才;在人才队伍结构上,既有国家队,也有田秀才,既有专家学者,也有能工巧匠。各类青年人才所处的环境不同,从事的领域各异,有其各自的身份特点和成长规律。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迫切需要不同类型农村青年人才各尽其能、各展其长。

    A 发展现状

    1、人才主体更加多元

    突出种养大户、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农二代”的培养,鼓励支持其成为服务当地农业发展的农创客。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搭建平台、主动对接,使大学毕业生逐步成为宁波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市将现代农业人才引进列入 “甬江引才工程”,引进现代农业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团队,支持海归人才、高校研究人才、农民工和退伍军人等各类青年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生力军作用。

    2、平台载体更加广阔

    采用政府资金与社会资本相结合等方式,因地制宜打造农创客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园、众创空间等各类集聚发展平台,引导各类资源向平台集聚,促成农创客在平台成长提升。例如,以慈溪坎墩都市农业生态园为核心的大学生农业众创园,打造农创客集聚区,在土地流转、农业项目等方面给予创业大学生重点支持,并给予30万元以内的生产性创业贷款担保,以解决大学生创业初期资金缺乏的难题。

    3、发展模式更加丰富

    当前,农业农村创业创新模式主要呈现五种类型。一是种养殖生产型。主要是从事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生产经营。二是科技转化型。转化应用分子育种、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等发明专利和新科技,进行农业创业创新。三是全产业链发展型。依托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农业园区和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企业提升发展,推进产加销研一体化。四是平台服务型。创建现代农业服务组织,搭建专业化 服务平台。五是融合发展型。综合化发展产业和跨越化利用农村资产,打造田园综合体,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4、服务保障更加完善

    充分调动市、县、乡镇街道三级党政资源以及农业企业等社会资源,通过“新建+改造+共享”的多元模式,将各类资源整合集聚到农村双创阵地,并上下联动,输送配套服务和政策,孵化创业人才。加大资金扶持,为符合条件的青年人才农村创业创新提供地租减免、免费创业见习、基本报酬补助、小额贷款利息减免等一系列创业优惠政策。如鄞州区提供每家2万元的租金减免,8万元的创业补助,开展策划、咨询、培训、项目跟踪等全程服务指导,采用“项目+导师”结对帮扶等形式,提高了创业成功率,助力农村青年人才茁壮发展。

    总之我市农村青年人才培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全市在农业创业就业的大学生总数依然较少,还存在着工作生活条件相对艰苦,农业经营主体留不住人;家长传统观念影响,农业创业顾虑重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进展还不够平衡等问题。

    B 对策思考

    1、激发动力,培育本土人才兴乡

    本土人才对家乡怀有一种特殊情感,也更加了解制约家乡发展的瓶颈,在工作中更能有的放矢,将学到知识技术转化为家乡发展新动力的速度也会更加迅速。要切实把大力培养本土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营造全社会关注关心青年人才的良好氛围;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使用和保障机制,要让本土人才真正实现能发现、能培养、留得住、用得好,实现人尽其才,有获得感、归属感,着力推进培养一批建设农村、扎根农村、适应农村、奉献农村的青年本土化人才队伍。

    2、增强引力,服务在外人才返乡

    积极引导和鼓励在外青年人才返乡,实现“人才回流”,把在外积累的经验、技术以及资金带回家乡,反哺家乡。要更新人才观念,破除唯学历论,能力为先;要杜绝“拔苗助长”“竭泽而渔”式的培养和用才方式,通过乡贤引线、回村任职、致富带富等措施,多渠道为青年本土人才搭建施展才能的舞台;要加大扶持力度,为返乡青年人才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在创业贷款、项目审批等方面有所侧重,安心发展;要强化激励机制,让优秀返乡人才能够享受到相应的待遇,能者多得。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在生活、工作、待遇等多方面给予重点倾斜,确保青年人才能够引得回、留得住、干得好。

    3、凝聚合力,动员社会人才下乡

    助力乡村振兴,地不分南北东西,三百六十行都可以为之贡献一份力量,要让更多的青年人才参与进来,形成合力。制定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社会人才下乡担任志愿者、行医办学、捐资捐物等方式回馈乡村;研究制定管理办法,鼓励或支持社会人才回乡下乡任职、创业,投身乡村振兴运动;确保对乡村振兴敢于建言、勇于投身、乐于奉献的各行青年人才在政治有荣誉、经济上不吃亏,形成以参与乡村振兴实践为荣的社会风尚。

    【本文为市社科研究基地课题项目(编号:JD5-PY14)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宁波大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