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思与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6月10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产教融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徐 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全面合作,探索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创业育人体系,是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方式。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创业人才培养。高校在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过程中,要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与地方产业、行业、企业的对接与合作,加快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一、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缺乏实战经验。目前,全国高校专职负责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数量非常少,即便是专职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也多从相关单位的行政人员和辅导员“转行”而来,缺少具有专业背景的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带头人以及学术骨干,这些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不仅缺乏专业知识、缺失创新创业的实践体验;而且也不熟悉市场需求、企业管理,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社会参与能力的不足,难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将创新创业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

    2、课程:局限纸上谈兵。现有不少创新创业课程目标设置较为模糊,仅仅停留在培养企业家、获得创业竞赛奖项等一些技术性的知识和技巧等目标上,缺乏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在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方面,创新创业课程种类较少、覆盖面较小,缺乏以多学科融合的角度来考虑课程内容,不能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有效融入专业教学体系中;在创新创业课程特色方面,课程设置没有很好地适应各校的办学特色,容易陷入看似都适用、实际又没用的窘境;在创新创业课程实施方面,单一的课程教学形式、缺位的实践类课程满足不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学习,停留在课本及理论认知上的学习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本意相去甚远。

    3、资源:尚未走出校内。高校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实践过程中,受产教融合不深入、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存在创新创业教育对行业企业帮扶不够、专创融合不够等问题,也不能充分利用区域创新创业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有效提升师资素质。应用型高校与企业等各方之间,还存在利益主体单一、合作成本高等问题,多方之间的沟通互动不足,往往出现“校热企冷”、产教融合“两张皮”的情况,不能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有效对接。

    二、以产教融合为抓手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1、打造产教融合型师资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质和量的提升,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保证。要坚持“内外融通”“专兼结合”的原则,打造一支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一方面,建立“内外融通”的创新创业师资互动机制。通过产教融合,与企业导师“互聘互挂”“互进互培”,探索与企业实现“创业教授”评聘制度,推动企业经营管理者到高校任教。另一方面,健全“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认定、聘用和考核等制度,发挥行业企业在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稳定且有良好基础的专职师资队伍,同时提高专任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加强专任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知识结构的培训,增强创新创业指导服务,重点围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引导开展自主创业,鼓励教师参与创业,甚至是师生共创,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泛化”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2、建立产教融合型课程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课等。除了设置基础类的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有效融入专业课程,增强专业教学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专业性外,也可联合企业开发特色课程,通过理论课程与职业能力标准对接、实训课程与岗位对接、教学课程与生产实践对接,形成适合本校、本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体系;改变基于校内课堂讲授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形式,以“课程共上、师资共培、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原则充分带动企业积极性,各类基础课程在校内课堂完成,各类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在企业课堂中实现,让学生亲临项目开发、技术转化等过程现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丰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3、搭建产教融合型平台

    产教融合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旨在通过平台将分散的创新创业人才、创新创业信息、创新创业场地、创新创业技术等多种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集聚整合与优化配置。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也是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媒介。一要建立完善大学生商科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实训室等基础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充分开发校内资源,通过完善校内共享机制,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共享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专业教学资源。二要完善创新创业竞赛的实施组织,把“互联网+”“创青春”等创新创业竞赛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实践平台和检验平台。三要加强协同合作,校地校企共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通过校地协同在地方产业园、创业园、创新创业基地建立产教融合平台,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