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石会》内页 |
|
《云石会》内页、插图 |
《宁波历代文选(戏曲卷)》的31部自元至清的戏曲,囊括了宁波历史上绝大部分戏曲作品。这其中与宁波文化有关的仅两部,一为《云石会》,一为清雍正年间孙埏所作《锡六环》(讲奉化岳林寺布袋和尚的故事)。两者相较,《云石会》融入大量的宁波人文典故、景观风物、社会百态,是一部为城市“定制”的文学作品,也可称之为现存唯一一部专为宁波城市而作的古代戏曲作品。 《云石会》分上下两卷,共36出,约2.8万字。讲述的是明朝初年明州书生杜言,世居城中月湖东,白檀寺边上,所住宅子名为“云石山房”,宅中有一块奇石“云石”。因父母双亡,家道凋敝,不得已将宅子售于邻人,寓居父亲生前友人郭茂才府中。一日杜言在白檀寺遇到维卫佛所化哑女,哑女以容颜悲喜寓示人之祸福。杜言见哑女愁容后闷闷不乐,回府题诗于屋内壁上。郭茂才大女儿影云偶过此处,见诗尚缺一句,于是提笔续诗。此事被郭茂才发现后,误以为女儿与杜言有私,于是诘问斥责。影云不堪受辱投水自尽,被维卫佛救起。郭茂才以为女儿已亡,将杜言告至官府,杜言下狱被判死罪。恰逢两浙学道乔因阜巡察明州,影云扮鬼魂为杜言申冤。乔因阜重查此案,还杜言清白。杜言获释后考取进士,赎回云石山房清洗云石。维卫佛现身云石说法点化众人,众人与云石同归天界。 《云石会》中有诸多“宁波元素”。首先,它以城市景物——云石为创作主线。作者为云石设定了一个非常浪漫的出身——天上织女的织机石,乘七夕牛郎、织女相会之际,思凡下界,遂被谪下尘凡,打落在四明城内,成为杜言宅中祖传的奇石。因家道中落,杜言不得已卖掉云石山房时,有这样一段唱词:“城中鉴湖一曲,占断千古风流,但只有水无山,每动词人感慨。不知原有一山,就在白檀左侧,下连地轴,暗接蓬莱。宋熙宁年间始露,如拳一块。今渐长的大了,且时有云气氤氲之异。”“又闻得刘伯温曾言,明州必待此石出现,方成风水,不然文人止享浮名,商贾亦无实利。不知此石直待何时方有出头日子。”作者托杜言之口,将甬上文人对月湖的热爱,对云石出现带来的惊喜和对云石的厚望,表达得淋漓尽致!杜言出狱后,友人们前来祝贺,云石山房的洗石、作诗,再现了现实中云石文化盛事的场景。 其次,《云石会》融入大量宁波历史人文典故,生动地反映了社会现状。如剧中维卫佛化作样貌丑陋的哑女来到白檀寺,以面容哀喜为人预示吉凶;哑女给即将参加科举考试的杜言所写的偈书:“风波未息。虚名浮利终无益。不如早去备蓑笠。高卧烟霞,千古企难及。君今即已壮形色,定应雁塔题名籍。”这些情节都取自宁波历史上维卫佛化作的戒香寺哑女与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进士周锷的故事。 《云石会》传奇还对当时宁波官场文风和社会现状,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当朝廷派至明州的官员乔因阜,一心要严格选拔贤才时,引起了那些混日子的学生们的恐慌。一位花钱买了生员资格的学生,有这样一段生动念白:“自家叫做万替,读书全然不济。家私约有万千,只亏祖宗争气。买了这顶头巾,则要保全家计……明日堂考就来,老大送些贽意。不是府县作养,便求道厅荫庇……凡是季考观风,定要倩人代替。若遇岁考来时,足色纹银现兑。”此外,《云石会》还揭露了当时百姓遭层层盘剥的悲惨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