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 近日,《宁波市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方案》出炉,就“双减”减什么、“双减”背景下学校怎样提高育人质量、校内作业减负怎么减等一系列问题作出了原则性规定,成为我市教育改革的遵循(9月9日《宁波日报》)。 “双减”以后,育人质量会提高吗?这是目前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俗话说,堤外损失堤内补,课外负担减轻了,课内该怎么补呢?是靠加班加点、增加考试次数等非常规手段来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吗?果如此,那岂非事与愿违,减负最终成为一句空话。 “堤内补”是必须的,关键在于怎么补?《方案》给出了解决办法:一是促进均衡发展,二是规范教育教学秩序,三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四是深化高中招生改革。虽然比较原则,但切准了当前教育亟待改革的问题,指向性很明确。 作为补充,笔者想说的是,提高育人质量,还需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即优师强师上去“破局”。这是由教育的本质特性决定的。教师与学生构成教育的两极,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换言之,好教师往往能教出好学生,反之亦然。所以,“双减”以后,更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当重点工作来抓。 首先是抓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一刻也不能放松。师德不好的老师是教不出好学生的。学校应该把师德师风与奖惩、评先评优挂起钩来,实行一票否决制。 其次是给教师群体合理的定位。教师是人不是神,是人就有经济人和社会人两种基本属性。作为经济人,他们关心自己的薪酬待遇,学校不能要求教师只讲奉献不求回报,而应根据他们的课时量、教学成绩和态度给予相应的待遇。譬如,对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以一定补贴等。同时,要把教师当作社会人来看待,学校要关心、理解、体贴教师,给他们人文关怀,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育人积极性。 再次是抓好教师共同体建设。教师工作既有独立性,又有共同性,单个教师是培养不出全面发展的学生的,必须与同办公室教师、同学科组教师相互协作、优势互补,方能给全班学生最好的教育。就校方而言,只要抓好了这一共同体,就为健全作业管理制度、建立作业总量审核监管、质量定期评价和作业校内公示制度提供了可能。就教师而言,只要身处这一共同体内,就有了新老教师传帮带的条件,就有了同学科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可能。 落实《方案》,是推进教育均衡的必要条件,也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条件。相信,只要有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双减”背景下的教育质量是能够得到保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