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0月1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文字守望“姚东五镇”

——读《姚东古韵》有感

    

    

    

    

    

    

    缪正刚            

    

    叶龙虎先生送来《姚东古韵》,我有一种爱不释卷的感觉。平时经常拜读叶先生的文章,他描述的多是渐行渐远的古村、老街、古宅,文章常常唤醒我儿时的记忆,显得格外温馨。

    《姚东古韵》收集了关于三七市、丈亭、陆埠、河姆渡、大隐等姚东五镇的古村故事,有的是叶先生历年来发表在各级报刊上的文章,有的则是从他的《故土乡情》《湖塘旧影》中挑选出来的。《姚东古韵》的出版,弥补了对姚东五镇乡村历史描写的欠缺。姚东五镇是一块在人文意义上颇有些尴尬的地方,由于县域沿革的原因,长期为余姚史界所淡忘。姚东五镇仿佛没有了昨天。

    姚东五镇是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有老街、古村,有小桥流水人家,也有像胡界大宅、钱家大院这样的九进十明堂。这里有“不负农人作稻粱谋”的广阔田野,不乏诗意的溪河湖泊,更有像叶先生这样的当地作家对故土的追忆与牵挂。所以,宁波市作协主席荣荣说:“不必太担心那种尴尬,被外界适度的遗忘,也许是一种更好的积淀和过滤,让那些真正经得住时间洗涤的历史在流淌的血液里回响。”

    从作者的字里行间,可以真真切切地触摸到姚东五镇。在《家乡的老街》中,他的文字弥漫着暖融融的情味,记忆如水流一样纯净自然,就像黎明时集市里的喧腾、黄昏时屋顶上袅袅的炊烟。这不仅仅是作者的老街,也是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心中的故乡和童年的符号。尤其当我读到作者对二六市曾经的街市的描述,我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年少时,我经常跟着祖父赶市,那些各具特色的店铺,以及当年集市的场景,有一种既熟悉又朦胧的感觉。我对老街的感慨、对祖父的怀念之情也油然而生……在《走进西笆》中,叶先生从古宅的建造年月、建筑布局以及最具特色的马头墙等入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我回到早已走远了的童年时代。曾经住过的老屋,虽然已经被改造,但轮廓还在,还能“记得住乡愁”。《最忆是丈亭》一文,作者通过三进丈亭,写出了历史的变迁和他命运中的几次转折。

    我们身边的土地,原来如此厚重。古镇、老屋、人物、地名,以至于田螺山、井头山,一不小心,就跟中国的文化史沾上了边。从字里行间,可以读出作者的怀旧情结和他对流逝事物的一份豁然,以及他对于家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追思。如《魏英故里魏家桥》中的魏英、《董杏芳与董义庄》中的董杏芳、《十九都李家》中的李思浩、《叶家湾的故事》中的叶志康,甚至还有《老街的市日》中的作者的祖父……读着读着,就被作者那种浓得化不开的故乡情结所感染。

    回忆是一种幸福,尤其一个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最初的候车室,是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门口就是站台,票房在站台下的路边,是工区的小房子的一个小窗口。站长兼售票员姓孙,瘦长的个子,据说是随解放军南下的支前民工,20世纪50年代初就被安置在这个小小的车站,一直干到退休才回苏北老家。”这是作者在《叶家站》开头的一段描述。这个早已被时代废弃的铁路小站,如此立体地再现于他的笔下。此情此景,使得人们很容易地“被唤起”对乘火车远行、对往昔生活的诸多回忆。

    叶先生是有心人。对于这块他赖以成长的土地,他以不尽的留恋和赞美来予以回报。他有意识地围绕家乡,像一个老农在耕作土地那样展开他的文字。我跟随他仿佛走进了时光隧道,在几百年前的老街流连,看1000多年前的鸡鸣湖乃至鸡鸣浦的潮涨潮落。对于家乡的历史底蕴,作者自如地利用历代的地方志、家族宗谱等史料,用不失活泼的文字给出了证明,并在历史和现实中,生动地穿插了他个人独特的人生记忆。

    作者的写作,努力让地缘还原、让记忆永驻,其中的许多故事,可以视作弥足珍贵的“文字老照片”。所以,这本《姚东古韵》,既是一本普通的散文集,又是一本厚重的具有文献价值的人文著作。作者默默地守望“姚东五镇”,将家国情怀浓缩成触手可及的一街、一巷、一桥、一渡、一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