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社科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0月28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阳明心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路径

    

    

    

    

    蒋珊珊            

    

    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肯定学生自我价值

    阳明心学重视人的内心需求和理想人格的树立,倡导“立志、良知、求是”的育人原则,树立了以培养理想人格为核心的教育目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客体又是教育主体,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0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他们的身心特点、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出发,通过增强其主体性和能动性,运用王阳明心学中的“立志”“慎独”“知行合一”“在事上磨练”等加强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落实到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每一环节中,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和自我教育能力提升,锻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审视,自我反省,自我评价。总体来说,阳明心学将目光转向了人的本身,体现了尊重受教者(学生)主体的理念,为此,高校可采用“师长面对面”“我为青年办实事”等形式,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经常听取学生对学校教育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师生间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接受教育,潜移默化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实现大学生差异化诉求的动态供给的同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

    二、知行合一,促进教育实践,整合多维教育模式

    王阳明把“知行合一”作为教育方法,他认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书本里的学问,更是实实在在的实践学问,学与行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让学生真学、真知,可通过新生始业教育、报告沙龙、主题班会等形式,运用王阳明的立志说引导他们志存高远。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中,道德修养的关键在于行,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解决当前知行脱节的一个重要途径。高校要构建立体化的实践育人平台,加大实践育人经费投入,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实践育人合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的可能性,如通过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企合作、社团活动、专业实习、企业见习等方式,积极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多层次多维度的实践中把学习内容内化于心,见之于行,达到学而行之。

    三、躬身教育,注重教学相长,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王阳明在教育过程中高度重视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认为教师的以身作则和为人师表能让学生在教师健全人格影响下感悟道德精义,陶冶情操形成完善人格。高校教育工作者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传授学生最新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要重视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高教师自身修养,还要不断完善师德师风评价与保障机制,把师德师风作为职称晋升、评奖评优和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师德标兵”“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星级优师”评选等优秀典型示范机制,及时表彰、奖励在工作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四、搭建平台,传承阳明思想,创新多元教育方式

    在强调树立文化自信、从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智慧的当下,阳明心学中关于道德教化、德行修养以及对人心灵的涵养等方面的论述,对于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积极的当代价值,高校可以围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开设有关阳明心学系列公共课程,有助于师生共同传承和践行阳明文化,了解心学之美,心学之用。还可以成立阳明研究院、阳明社团或阳明文化学习小组,研究和传播阳明思想,传承阳明心学中优秀的德育资源。

    五、校家互动,加强文化建设,培育良好教育氛围

    王阳明认为人心性的修养是在日用之间,良好的氛围才能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里参与和观察内心的体验,并通过潜移默化的环境熏陶使大学生的修养和学识得到进一步升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坚守好课堂教育主阵地的同时,更要注意发挥第二课堂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高雅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但能增长学生的知识,丰富学生生活、提高学生能力,而且更能使他们在这种优良的氛围里受到无形的陶冶,自觉地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品格。为此,高校各部门,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对学生个人品德形成、提高的意义,充分挖掘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如校内外专家学者、先进模范人物和社会知名人士的积极作用,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寓教于行、寓教于境,让学生在参加活动中把所学到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道德修养。高校还可以通过建成校史馆、中国传统文化体验馆、文化长廊、特色教室等文化设施,开展参观交流、培训研讨、讲座讲坛等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转化的能力,营造更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王阳明还把学校、家庭与社会看作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认为德育须借助社会和家庭的力量,重视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道德影响。高校可通过“寒假百人送温暖”“空中家长课堂”“家长开放接待日”辅导员家校联络等各种途径,形成育人合力,优化育人环境,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广度和宽度。

    (作者为宁波财经学院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