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1月24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医院本职是救死扶伤 别被“排行榜”带偏方向

    

    

    

    丁家发 

    

    11月20日下午,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在上海发布复旦版《2020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和《2020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全国共有100家医院进入“复旦版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专科声誉排行榜中设置了42个专科。这是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作为独立第三方连续第十二年发布医院排行榜(11月21日中国新闻网)。

    医院本职工作是救死扶伤,为患者做好各项医疗卫生服务。然而,一部分医院被“排行榜”带偏了方向,往往热衷于搞“科研”,血拼“排行榜”。如此本末倒置,难免牵扯医生的很多时间和精力,导致“医生忙于论文,临床败给科研”,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

    医院综合排行榜、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的发布,如今已成为医疗系统一年一度的“盛事”,各大医院非常重视“排行榜”,能够跻身排行榜“十强”“五十强”或“百强”,成了许多医院的梦想。排名上升还是退步,往往被作为医院进步或退步的“标准”,甚至与医护人员的经济收入挂钩,逼迫医护人员围绕着提升“排行榜”的排名来开展工作,而本职医疗服务工作则退居第二位。

    不可否认,医院“排行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客观、公正地反映医院整体综合实力,具有相对权威性;许多患者也常常依据“排行榜”,涌向排名靠前的医院去求医问诊,患者多了,医院医疗服务的各项经济收入也会相应提高。既能靠“排行榜”赢得社会声誉,又能获取较好效益,这或许就是医院血拼“排行榜”的主要动力。

    然而,学术水平再高,医疗设施再好,只有真正用在为患者治病上,才有现实意义。否则,医院学术水平、医疗设施,或许就成了应对排名评选的摆设。由于转正、评优、晋级等依赖科研成果,一些医术高超的医生则“不愿下临床,宁愿搞科研”,浪费了大量人力资源。而医生不给患者看病,仅当个科研工作者,与医生本职工作背道而驰。可以说,血拼“排行榜”搞坏了医院的生态。而一些小病患者涌向排名靠前的大医院就医,也使“看病难”的问题更加突出。

    扭转医院被“排行榜”带偏方向的生态,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期待各大医院理性对待“排行榜”,在医生转正、评优、晋级等方面,以医疗服务工作质量和业绩为主要依据,引导和鼓励医生到临床第一线,并给予薪酬、待遇等优待政策,让他们从血拼“排行榜”中解脱出来,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才是各大医院应当“比拼”的方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