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宗羲画像 |
|
黄宗羲手迹遗墨 |
黄宗羲比阳明先生晚出生138年,此时的大明王朝已到了“忽喇喇似大厦倾”的年代。朝廷政权被魏忠贤之流的阉党一手把持,东林党人拍案而起,决心与阉党作殊死斗争。黄宗羲的父亲黄尊素性情耿直,他站在东林党人一边,当庭力陈时政十失。此举激怒了魏忠贤,先受棒杖,后又被押入牢房。此时,一位61岁的老人挺身站了出来,他叫叶宪祖,字美度,号六桐。叶宪祖在黄尊素被关进大狱前,不管旁人议论,毅然把自己的长女叶宝琳嫁与黄宗羲为妻,当年黄宗羲刚满16岁。数月之后,传来黄尊素在狱中殉难的消息。自此以后,黄宗羲时时处处受到叶宪祖的关怀、抚恤与教诲。黄宗羲对老岳父万分感激,后来在撰写叶宪祖墓志铭时曰:“公为人浩浩落落,若无可否。”又赋诗一首:“人传星陨日,正是月亏时。流水秦淮咽,黄花篱落衰。编文后死责,税服礼经疑。泪入三泉下,寒风莫浪吹。”真是字字泣血,充满了哀痛之情。 这一对翁婿,不仅仅是患难之交,在做学问上更有相同的爱好与追求。 叶宪祖是晚明时期戏曲大家,他出身于官宦人家,明万历年间考入进士,先任大理寺评事,继任工部主事。因不肯趋附阉党魏忠贤,被逼革职还乡,返回余姚故里讲学。叶宪祖擅长文辞,酷爱音韵声律,生前著有《青锦园集》七卷、《续集》六卷以及《白云初稿》二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撰写的戏曲作品,共有传奇6种、杂剧24种,其中有悲壮慷慨的历史剧《易水寒》与《骂座记》,还有曲折动人的传奇故事《鸾鎞记》《寒衣记》与《四艳记》(即《夭桃纨扇》《碧莲绣符》《丹桂钿盒》《素梅玉蟾》)。题材之广泛、剧作之精美,令人赞叹不已。论及叶宪祖的剧作,黄宗羲更是赞颂有加,谓之“先生纵笔匠心,不沾沾于离合,所长者,尤在填词,直追元人,与之上下。”这里“元人”二字,指的是元朝大戏曲家关汉卿与王实甫。由此可知,叶宪祖的剧作在黄宗羲心中具有多么崇高的地位。 历史剧《易水寒》取材于《史记·刺客列传》,写的是流传广泛的荆轲刺秦王故事。该剧一开篇,叶宪祖便题四句场头诗:“老田光舍身激友,智燕丹下士成名。烈樊期金台高义,壮荆卿易水离情。”一下子就点出了四位舍身赴义的英雄豪杰,而他以此作为题材,更有独特的用意所在——四壮士慷慨悲歌,视死如归,体现出“人生留得丹青在,纵死犹闻侠骨香”的不屈精神,这正是东林党人拍案而起与魏忠贤之流作殊死斗争的生动写照,也是他为亲家公黄尊素入狱蒙难进行的有力辩护。 另一出代表剧《鸾鎞记》,讲的则是一个凄美苦涩的爱情故事,创作素材采自《唐诗纪事》,现存有明末汲古阁原刊本,后为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珍藏。《鸾鎞记》的视角与《易水寒》迥然不同,它描述的虽说也是一些历史人物,展示的却是唐代大诗人温庭筠和女道士鱼玄机的爱情纠葛,并在中间穿插了唐代另一位诗人贾岛科举落第、削发为僧的故事。叶宪祖在剧中把主要笔墨落在了女主角鱼玄机身上,塑造了一位多才多艺、颇有侠义之风的女才子形象。虽说叶宪祖生活在400多年前的封建社会,但他尊重妇女,认为女性的聪明才智也可以胜过男人。而这正是叶宪祖其人其作最为可贵的地方。 黄宗羲与戏曲结缘,除了因为这位被称为“戏爷”的老岳父外,也跟他从小喜欢看戏分不开。明代中叶以后,戏曲兴盛,佳作辈出,已不被文人们视为末技小道。江南一带城乡,哪怕是小小一个村庄,也会拥有一座戏台,它们往往是最为惹眼的建筑。各路戏班轮番上演戏文,庙宇、广场、街市甚至家中厅堂,可以说戏曲表演无处不在。演出的剧目又往往世俗味道很浓,与每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息息相通,这些引人入胜的戏文再插上唱腔的音乐翅膀,便会产生惊人的魅力。黄宗羲在《郑玄子先生述》中道:“夕阳在山,余与崑铜尾舫观剧,君(指郑玄子)过余不得,则听管弦所至,往往得之,相视莞尔。”这段文字记载了他年轻时入学杭州读书社,与好友们数次循着丝竹之音,去寻找、欣赏戏曲表演。他又在《书钱美恭寻亲事》一文中写道:“余于甲午岁,在陈恭愍家,见演传奇《寻亲记》者,哀转动人。”这些记载均表明,黄宗羲在青壮年时期无疑对词曲很是热衷。 而他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观戏体验,是母亲姚太夫人五十大寿时戏台上演出《鸣凤记》。此戏文设置的剧情,与当年东林党人和魏忠贤之流阉党的斗争如出一辙。优伶们演到“写本”一场时,生角儿杨继承举笔慷慨激昂地书写奏本,戏台下姚太夫人已是掩脸抽泣,此时此刻,她深深地陷入对亡夫黄尊素的追忆之中了。当杨继承与场上夫人张氏依依惜别时,姚太夫人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震惊了众人!这一段经历,后被写入《黄梨洲先生年谱》里。 黄宗羲晚年时,曾执笔为《胡子藏戏曲院本》作序,内中也特意写到老岳父叶宪祖“工于填词”。他提出:“诗降而为词,词降而为曲,非曲易于词,词易于诗也。其间各有本色,假借不得。”又说:“凡情之所至,其文未有不至者也。”而叶宪祖在撰写他的剧作时,曾言:“语入要紧处,不可著一毫脂粉,越俗,越家常,越警醒……尤宜俗宜真,不可著一文字,与扭捏一典故事,及截多补少作整句。锦糊灯笼,玉镶刀口,非不好看,讨一毫明快,不知落在何处矣。” 因此,当年每逢叶宪祖一曲脱稿,即有众多优伶戏班争演他的剧作。正如黄宗羲所言:“花晨月夕,征歌按拍。一词脱稿,即令伶人习之,克日呈伎,使人犹见唐宋士大夫之风流也。” 黄宗羲这位“戏爷”老岳父,被后人誉为“明末梨园艺坛上的一代搴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