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其洋 一些官员临近退休,开始大贪特腐,终至东窗事发,被称为“晚节不保”。“90后”干部风华正茂,贪腐出事,可谓“早节不保”。 前段时间播出的反腐专题片《零容忍》中,安徽滁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原工作人员、1995年出生的张雨杰,参加工作没几年,却在不到3年里,400多次将手伸向公款,累积贪占6900多万元。 这样的例子不少。远的像贵州思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90后”女出纳员张艺,因贪污40余万元民生资金被查,案发时年仅25岁,工作还不满1年,刷新了当地“最年轻职务犯罪记录”;近的像海曙区章水镇团委原副书记、村镇建设办原副主任、“90后”王佳男,2013年参加工作后,因痴迷赌博而债台高筑,2年里,84次挪用公款1100多万元,2019年初事发,被判刑11年6个月。 年轻干部,青春无价,前程似锦,“前脚刚踏上仕途,后脚就走入歧途”,是莫大的悲哀。这不由得让人想问一句:“早节不保”为哪般? 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一些年轻人步入官场,少阅历、没经验,自控力差,阅世未深,一旦权力在手,尝到“甜蜜滋味”,很容易经不起诱惑,管不住自己,不经意间走上违法乱纪的歧途。现在,生活内容之丰富、娱乐方式之精彩,既给年轻人奋斗的动力,也是无尽的诱惑。网络时代,“一夜暴富”的故事此起彼伏,撩拨得一些年轻人对“成功”急不可耐。年轻官员想走捷径,便拿手中权力“变现”。而对信息技术的熟悉,使得其贪腐行为便捷而隐蔽,一步走错步步错,终至于无法回头。 现如今的公务员考试,好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过关的年轻人,大都不是等闲之辈。但不可否认,有些年轻人参加“公考”,目的就是当大官、赚大钱,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则不屑一顾。一些单位、部门对年轻干部的入职培训和日常管理,重技能轻德行、重业务轻法纪、重使用轻警示,理想信念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对一些学历高、能力强的年轻干部,更因为信任而疏于管理甚至放任自流。这使得一些年轻干部信奉金钱至上,没底线、少敬畏,胆大心野手段猛,一朝权力在手,无所不用其极,贪腐“如入无人之境”,很快便好戏到头,锒铛入狱。有些单位、部门本就政治生态恶化,歪风邪气盛行,年轻人入门,耳濡目染,有样学样,上梁不正下梁歪,很容易就迷失方向。 “80后”“90后”,多是独生子女,在“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环境中长大,一些人养成了贪图奢华、好玩无度、攀比享乐等习性,有的则被买奢侈品、美容整形、游戏升级、网络赌博、打赏网络主播等搞得魂不守舍。一些父母,对孩子的品行和作为,不是不知道,只是不会管、管不了,也只好“不管了”。身为父母,没有比辛辛苦苦培养的孩子跨出校门没几年,就进入“牢门”更惨痛的事了,也没有比从小就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重要的事了。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堂,“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年轻人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不能被及时阻止,手中有了权力,就算自己不想化公为私,一旦被那些精于观察和算计的“围猎者”盯上,也难免会惹火烧身。 被查处的年轻干部,大多集中在“管钱、管项目、管审批”等资金密集岗位。他们犯罪时间短、贪占数额大,与一些单位监管制度执行不到位、“不能腐”体系不完善甚至空缺大有关系。看好多年轻干部“出事”的通报,说是“利用职务便利”贪占公款或搞权钱交易。而那“职务便利”,用起来竟可以毫无阻挡,随心所欲。就像张雨杰,他动用资金,按理说应有“三级审核、三级签字”,实际却是层层只签字不审核;像王佳男,他担任会计,收支资金,主任、审计、会计、出纳四方本应各司其职,互相牵制,实际却是财务制度形同虚设,互相制约荡然无存。 一些年轻干部“早节不保”,病因是综合性的,治起来要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就年轻干部而言,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从小事小节上守起,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就“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系建设而言,更应该筑牢、守紧的是“不能腐”这一关卡。就算有些年轻干部价值观念错乱,贪腐心意深重,如果“防火墙”无懈可击、坚不可摧,让其想贪也贪不了,想腐也不能腐;或者只要贪腐一次,就会被发现,也不至于人生刚起步,就滑向了深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