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5月10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收山》


作者常小琥出版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日期2022年1月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饮食与生活紧密相连,每个人对此都有感悟。古今中外,有许多涉及美食的文学作品,但以厨师为视角的小说并不多见。前不久,偶然翻阅常小琥的《收山》,不禁眼前一亮。

    多年来,常小琥以小说创作荣获多项文学大奖,被誉为文坛明日之星。在《收山》中,作者坚持一如既往的常氏风格,在彰显人物个性的同时,揭示生活的常态与变化,寻找人间烟火中的热辣滚烫。万唐居是《收山》的地理坐标,在这个传统美食与摩登烹饪交织的老北京饭庄里,作者聚焦了一批小人物,并且选择了观察的时间起点——20世纪70年代末。“收山”,就是传统行业的“传帮带”,师父将手艺绝活儿传给徒弟。“一位师父能否体面地收山,不是看他这辈子做了什么,而是看徒弟对他做了什么。”小说以此为突破口,牵出一系列耐人寻味的故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屠国柱道法自然,对于勤行的热爱和赤诚,使葛清深受感动,遂将宫廷烤鸭的技艺与配方传授给徒弟,最终体面收山。葛清对屠国柱说:“勤行里你这样的苗子,不多,但单凭你一人,撑不起的。任你钻得再深,学出精来,也不过是保住这一行的香火,别断下去。有朝一日,能给后人当一块垫脚石,便是你功德一件。”这些醉心于本行业的厨师,他们年龄不同,经历有别,却都数十年如一日,坚守、捍卫着自己的信仰。

    有人将《收山》称作北京版的《繁花》,似乎有些道理。金宇澄曾感慨:“《收山》让我忆起老舍先生‘上知绸缎,下知葱蒜’的古典叙事法则,京字京韵,细节风景深入骨髓。”

    时代在飞速发展,留住舌尖上的记忆变得越来越难。这部绘声绘色的美食图鉴,从灶台分派、刀工、摆盘到煎、炸、烹、煮,烹饪技法,冷荤雕工,皆有所本,有据可考,读完令人垂涎欲滴。

    (推荐书友:戴骏华) 

    

    欢迎加入宁波日报书友QQ群:98906429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