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社科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5月19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阳明亲民思想的 当代价值

    

    

    

    华建新           

    

    王阳明亲民思想是其心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主体性、实践性和包容性的特质。王阳明弟子臣黄绾总结其师为学大要有三:“致良知”“亲民”和“知行合一”,将“亲民”列入其中,可见其重要性。王阳明亲民思想的当代价值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修己安民的道德自律价值

    王阳明的亲民思想有一个形成、发展、成熟和完善的过程,始终贯穿着主体精神。其思想源头来自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这可见之于其在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主考山东乡试之际所撰的程文中;发展于贬谪贵州龙场期间,其所撰《与安宣慰》《何陋轩记》《瘗旅文》和《象祠记》等文中均有表述;成熟于正德七年(1512年)十二月,王阳明与弟子徐爱在归越舟中论《大学》宗旨之时;最终完善于其晚年出征广西前与弟子纵论《大学》要旨那段时间,后由其同邑侍学弟子钱德洪记录成《大学问》一文。

    王阳明亲民思想的逻辑基础是“心即理”,意为“心”即“天理”。王阳明在《大学问》一文中说:“明明德者,立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体也;亲民者,达其天地万物一体之用也。故明明德必在于亲民,而亲民乃所以明其明德也。”在王阳明看来,“明德”与“亲民”是体用关系,欲行“亲民”之道,则必“明德”;而“明德”则必“亲民”,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高度统一。从阳明心学的角度说,“明明德”被王阳明转化为“致良知”。故凡言“亲民”则需以开显“良知”为前提。由此可见,“修己”是“亲民”之功夫,修己之要在于“致良知”,内圣才能外王。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王阳明“修己安民”之说的当代价值在于“亲民”必源于自身良知的开显,不能站在所谓道德高地之上“教化他人”,而是首先要“成己之德业”,以自身“致良知”的功夫来感染他人、以启迪他人的“良知”,坚信“人人皆能成尧舜”的道德理想,自觉地投身于推进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中去。王阳明在《重修六合县儒学记》一文中说:“士秀于民而志于道,修其明德亲民之学。”故欲“亲民”者,必立“亲民”之志。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虽有分工之别,但心中要真正确立“人民至上”的志向,有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诚意,并为此而奋斗;那么,即便终身做繁重、艰巨的事内心也不会感到辛苦,或者做被一些人认为是低下琐碎的小事也不会感到羞愧。修己之道在于安心,心安方能“民安”。

    力行保民的社会治理价值

    王阳明亲民思想最可贵之处在于实践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其亲民思想是以“实践之功”而显于世。王阳明以科举入仕,在仕途先后有二十余年。在跌宕起伏的从政生涯中,王阳明始终以明德亲民为座右铭,励精图治,鞠躬尽瘁。明中期社会,朝政昏暗,宦官专权,民生凋敝,社会动乱,可谓乱世。作为朝廷命官的王阳明“出污泥而不染”,时时处处以良知之心兢兢业业为民尽职;关键时刻置身家性命而不顾、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表现出一个正直士大夫的担当精神。王阳明在地方任军政要职期间,以力保民生、推民治、开民智等为要务,安定社会,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王阳明治理地方,重建乡村道德秩序,为政不事威刑,以开导人心为要务,充满爱民情怀。其力行保民的社会治理之道价值在于为政亲民:凡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要始终坚持民生至上的原则,切实解决现实中出现的民困问题,发动民众自觉参与,齐心协力共渡难关;政务公开,民主理政,劝谕真切,沟通舆情导向机制,安定人心;顺从民意,为民办实事;引导民众道德自律,乡贤示范,淳化民风,化善为俗;开启民智,大兴教育,使老百姓知书达礼,不生邪念,稳定社会秩序。如此,方能做到政通人和,社会有序发展。

    至善仁民的和合大同价值

    王阳明亲民思想具有博大的包容精神。明嘉靖三年(1524年),王阳明在绍兴稽山书院讲论“万物一体”学说,接引学子明德向上。据《阳明先生年谱》载:“先生临之,只发《大学》万物同体之旨,使人各求本性,致极良知以至于至善,功夫有得,则因方设教。”何为“至善仁民”?王阳明在《大学问》中对此有一解释:“至善者,明德、亲民之极则也。”所谓“极则”可理解为追求道德完美之境界。那么,“万物一体”的道德境界内涵是什么呢?在《大学问》中有言:“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夫间形骸而分尔我者,小人矣。”此论中关于“大人”之谓,意指能将天地万物视为一体的明觉者;所谓“小人”,并非指道德规范缺失者,而是指目光短浅、不明“万物一体”道理之人。

    至善仁民的当代价值在于要求每个人能自觉做到从心体上消除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对立,及时克除产生凌驾于万物之上的恶念;在行动上做到仁民爱物、公是非、同好恶、视人犹己,视国犹家,有包容之心。如此,才能进入和合大同之“仁境”。实现天下太平、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的理想目标。因此,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万物一体”之道德境界的“大人”、转化“小人”之格局,对于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和天人关系至关重要,尤其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抵御自然灾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王阳明既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又将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做了有机贯通,从修己出发,身体力行,安民、保民、仁民,这是王阳明亲民思想所传递的当代价值。

    (作者单位:余姚市东海城市文化研究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