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楝树花低调内秀,小小的花朵相拥成簇。 |
 |
上年宿果和今年新花同枝并存。 |
 |
楝果竭力为冬季寂寞的村庄保留秋实的闹猛。 |
 |
慈溪市匡堰镇的楝树下自然村。 |
桑金伟 文/摄 记得有一次,母亲要我跟她到河埠头“绞被单”,我求之不得。过去被单总是拿到河埠头去洗,洗后要两人合力把被单绞干。 绞好被单,我身子一斜,倒入河中,钻了个“水滃”,露出水面对着母亲直笑。 “你不想活了!”母亲厉斥,“侬晓得伐,老话讲,楝树花开,弹河进棺材!”我问:“那什么时候好弹河?”“楝树花谢,弹河弹到夜(黄昏)。” 我们方言中管河中游泳叫“弹河”。也就是说,等楝树花凋谢后,才进入弹河的季节。楝树花俨然成了弹河的物候。 5月间,一群少年瞒着家中父母开始悄悄地弹河,此时节的河水尚冷,但有着“三斗三升火”的我们,感觉到的是凉爽。当然深处的水依旧冰冷,容易让人抽筋。弹河时最怕的是腿脚抽筋,真的会“进棺材”啊! 那时的“热赤”小子,如今已成为“凉了半截”的老人,我却永远记住了这句话:“楝树花开,弹河进棺材;楝树花谢,弹河弹到夜。” 楝树是很普通的树种,常自生自灭地立于河边屋旁,它生长迅速,对土壤要求较低,又称苦苓、金铃子、栴檀、紫花树。 不知怎的,乡人又称其为“苦楝树”,是花苦,还是果子苦,抑或是“命苦”?我不得而知。偏偏在慈溪市宗汉街道有一个叫“香楝树”的自然村,而楝树开花好像是无香的。在慈溪市匡堰镇还有个叫“楝树下”的自然村,“相传村前旧有千年楝树”。该村近年建起了很多民宿,村前又补种了一棵大楝树,新立了“楝树下”三个偌大的“金字”标识。看来村民颇喜欢这个称呼。 有人说楝树花乃二十四番花信的末季,之后,以立夏为起点的绿肥红瘦之夏季悄然来临,美好的春天将无可奈何地终结。相思已久而口难开的男女,于是匆匆包上一束楝树花,送给自己爱慕的人,希望像告别春天那样结束自己的“苦恋”。“苦楝”就这样生出了新的寓意。 春夏之交的楝树花是低调内秀的,小小的花朵相拥成簇,一蓓数朵,淡紫色的花骨朵干爽清丽,近观细看才能体会它的美。但它终因无桂花之香,无玉兰花之大,又无茶花之艳,而遭人忽视。在城市化进程中,楝树往往被清理掉,以致现今在乡村才能寻到它的身影。更有甚者,有的地方还因其称“苦苓”即“苦怜”,除之而后快。 然而,它曾是善于细察的文人墨客的称颂对象。在温庭筠、王安石、梅尧臣等名人笔下,就有咏楝树、楝花的诗作,这里仅录慈溪籍诗人的两首诗。 清代诗人叶声闻在《白湖竹枝词》(十录一)中写道:三更姑恶苇边啼,两岸茅居竹作篱。梅子熟时看播谷,楝花开后听缲丝。 清代诗人谢秀岚在《草堂竹枝词》(四录一)中吟诵:紫楝花飞宿雨余,绿荷叶放夕阳初。茶香酒熟迟来客,不是秋崖定雪渔。 “姑恶”是一种水鸟,拟声为名。“缲丝”即煮茧抽丝。前者把楝花看作农事的物候,后者把楝花当作点景之物而咏之。 楝花谢,始结果,至10月前后,楝树已满树果实。儿时我们称其为“楝树磙磙”,一簇一簇的很可爱。不事张扬的楝花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子。 楝树的花期长,挂果期尤其长,一直延续至来年春上,经冬不凋,甚至与新的楝花相接,因此会出现上年宿果和今年新花同枝并存的景象。 正是这些楝果,竭力为冬季寂寞的村庄保留了秋实的闹猛,且天气越寒冷,楝树果黄得越纯粹,故它又被称为“金铃子”。 《庄子·秋水》里提到,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其中的“练实”众说纷纭,有一种解释是指楝果。楝果含有毒性,不能食用但能入药。而凤凰“非练实不食”,到底是神鸟! 听说要吃苦楝果的鸟还是有的,好些河边孤零零长着的楝树,就是鸟通过自己的口腹,将楝籽播撒下的。楝树就这样随遇而安,不计较土壤是贫瘠还是肥沃,只是深深地扎根于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