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行走基层·乡村发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7月06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想让村民离开麻将桌

得看基层文化这道菜做得好不好吃


杜郎坪村村民排练腰鼓舞。(余建文 庄福庆 摄)

大埠村村民端午包粽子。(余建文 庄福庆 摄)

前葛村文化礼堂举办村民健康讲座。(余建文 庄福庆 摄)

青云村村民学习做包子。(余建文 庄福庆 摄)

    

    

    

    

    

    

    近日晚上,奉化萧王庙街道高架桥下的剡江体育公园里,乐声悠扬,数十名村民在专业老师带领下,学习跳恰恰舞。活动组织人项宋元说,今年首批舞蹈班原计划招收三十几名学员,没想到吸引了来自前葛、牌亭等村的五六十名村民来报名,“别看他们都是农民或厂里做工的,学得可认真了”。

    “把更多农村地区的群众吸收进文化‘朋友圈’,塑造乡村文化之魂,需要用新思维、新方法把各方资源很好地整合起来,提升文化综合服务能力。想让村民离开麻将桌,得看基层文化这道菜做得好不好吃。”奉化区萧王庙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说,自去年5月起,街道创新性地探索社会文化“3+1”管理运行机制,调动激活各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作用,实现资源共享,真正做到“天天在开放”“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使文化礼堂成为人们传承文脉记忆的“乡愁基地”和凝心聚力的精神家园。

    

    记者 余建文 通讯员 庄福庆 

    

    引入团队运营 融合三大阵地

    

    

    这些年,农村文化礼堂已遍地开花,表演舞台、各种影音器材等配置越发齐全。硬件条件大步提升,但很多地方的农村文化活动开展得并不尽如人意。除了过年过节时排练几个节目,大多数时候文化礼堂的功能是村民的“婚宴中心”,而乡村文体中心多半成了老年棋牌室。“在村(社区)一级,文化活动搞不起来,礼堂经常闲置,原因很多,而普遍的难题是基层缺乏专业人才,可用资源少。”萧王庙街道宣传委员裘剑波说。

    为了破解难题,让文化礼堂真正“活”起来、“用”起来,街道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第三方专业化团队,统一运营街道文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化礼堂指导服务中心三大主阵地,包括日常管理服务、设备维护、图书流转、活动开展等工作。同时,建立一支文化督导队伍,督导各村组建村级志愿队伍、文化队伍,开展社会文化活动。

    团队负责人宁波桃缘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水冰介绍,萧王庙街道有20个村,村村建了文化礼堂。团队派出4名督导员,每人联系5家文化礼堂,帮助各村确定活动主题,制订活动计划、开展督导,构建“1+5”网格管理模式,并对礼堂管理人员定期开展培训。

    “我们推出‘自行+协助’的线上点单模式,比如村里要搞活动但缺少专业老师指导的,我们可帮忙牵线搭桥。”李水冰说,管理团队与奉化区的多个志愿者服务队、文明创建平台以及文艺团队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多级资源快速有效导入农村。

    

    把脉基层需求 精准对接服务

    

    

    最近,萧王庙街道组织多个村文艺队,加紧排练《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舞蹈,为7月开展的蜜桃季活动营造氛围。以后,这支舞蹈将变成萧王庙村村都会跳的招牌节目。林家村妇女主任丁秋婷说,水蜜桃是萧王庙农户最重要的“钱袋子”,村级文娱活动和桃文化宣传紧紧联系在一起,开展舞蹈比赛、桃林旗袍秀等各种活动,村民爱学、爱看,很接地气。

    怎样让村民离开麻将桌、牌桌,自觉走进文化礼堂、农家书屋接受文化熏陶,就得看基层文化这道菜做得好不好吃、诱不诱人。街道组织人员对20个建制村逐一走访,征求群众意见,形成了符合当地实际需求的服务菜单,涵盖戏曲、非遗、健身、便民、助困等十大类78项服务内容。

    项宋元告诉记者,团队将“礼堂家”“文明实践在奉城”等线上平台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归类,挖掘、培训一批农村文化人才,扩充服务资源。农村懂理发的人才少,团队引入奉化区理发协会理事缪强开培训班,帮助乡村理发师提高手艺。

    历史文化名村青云村依托原有的孙氏宗祠打造了文化礼堂,古式内庭是祭祀祖先、举办活动的场所,外庭洋楼则是藏书楼和议事厅,不仅是村民日常读书学习的好去处,还是化解村民矛盾的好场所。结合研学游等活动,青云村已成为一个传承非遗技艺、弘扬国学文化、承载农耕文化的重要基地,延续乡村千年文脉。

    街道文化礼堂指导服务中心构建每月“活动定期策划、资源定点配置、服务定时配送”三服务机制,着力破解活动策划、理论宣讲、专业志愿服务等人才缺乏难题,全面激发街道、村两级阵地“活跃度”,让“阵地用起来、活动热起来、人员动起来”。

    

    千场活动进村 打造精神家园

    

    

    运营机制创新打通原本“分隔”的阵地,网格化管理激发活力,萧王庙街道社会文化发展呈现全新面貌。去年秋天,街道文体中心融入“棠云茶亭”典故,先后推出“奉一杯茶”“小小管理员”等活动,4个月里累计接待访客逾2万人次,形成日日爆满、排队使用文体设施的场面。去年下半年,街道各文化礼堂累计开展桃源宣讲、“我们的家园”、读书会、腊八送暖粥、便民服务等文化活动1000余场,举办重阳戏曲下乡、栖奉过年迎新春等特色文化活动50余场,并实施志愿项目10余个。

    “现在村礼堂文化活动不但节目丰富,档次也提升了。”前葛村村民戴寅军从事酒水销售,平素喜欢跳交谊舞,“以前我自己在手机上看视频学着跳,总归差点火候,现在街道派了专业舞蹈老师到村里手把手教学,我的舞技进步了一大截。”经过培训,像戴寅军这样的草根文艺达人正在快速增多。

    李水冰说,接下来他们要加紧推出一批礼堂文化活动,比如举办越剧演唱、表演和舞蹈、太极拳、大合唱等10个培训班,每班招收30人至50人,学制半年,争取让一批乡村文艺骨干脱颖而出。通过“一村一品”,发挥各个村的艺术特长,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像棠岙村主攻太极拳,青云村展示书法、舞蹈特色,何应村聚焦发展乒乓球运动……

    此外,通过定期举办文化礼堂管理员交流会、“甬礼堂”平台操作交流促进会、志愿服务项目交促会等方式,萧王庙街道积极培育各村社会文化管理人才队伍,架好礼堂与群众之间的“桥梁”,持续擦亮省文化礼堂示范街道“金字招牌”。截至目前,在省级农村文化礼堂服务平台“礼堂家”效能指数排名中,萧王庙街道稳居奉化区第一、宁波市第六、全省第八,其社会文化“3+1”管理机制被列入全省文化创新参评项目。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