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喜喜 宁波是国内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技能人才是宁波制造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我市出台的《关于高水平培育新时代宁波工匠队伍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到2025年,宁波全市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22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达78万人。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批具有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和工作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是实现宁波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市践行制造强国战略和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的客观需求。 一、宁波高技能人才发展的现状分析 1、引才政策待完善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工作,对全职引进特优人才及领军人才的企业分别给予最高30万元/人及最高10万元/人的奖励,对为宁波企业引进特优人才及领军人才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分别给予一次性8万元及5万元的奖励。但与兄弟城市相比,我市的企业引才补助政策仍有完善空间。以苏州市为例,苏州对引进高技能领军人才的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的奖励;对通过人才中介机构引才的企业,单个人才补贴最高15万元,单个企业最高补贴10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人才中介机构,一次性给予5万元的奖励。 2、开发短板仍存在 2020年,我市高技能人才总量55.13万人,2021年总量增至63.29万人,增幅14.8%,我市高技能人才发展工作逐显成效。同时,不少企业仍面临高技能人才紧缺的问题,高技能人才开发方面还存在着短板。一是作为用工主体的企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积极性不足。宁波企业大多只看重短期内企业的用人需要,往往忽视对高技能人才的长远培养。二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式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当前宁波在校企合作中仍然存在政府“缺位”、企业“缺席”、学校“缺能”等问题,人才链与产业链的脱节现象较为严重。 3、待遇水平有差距 目前我市对于高技能人才的财政补助力度较大,但想要留住高技能人才在甬发展,除了政府的财政补贴,还需要用人单位做好持续性的保障工作。目前,在宁波制造型企业中,对于技能类岗位的薪酬体系设置也较为单一,高技能人才与管理人员、研究人才在职位、工资、福利、住房、岗位晋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高技能人才对于薪酬的期望没有得到有效满足。 4、服务平台待优化 高技能人才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稀缺资源,各城市间对这部分资源竞争抢夺激烈,国内部分城市如苏州、宁德、东莞、泉州等均已建立高技能人才专家库,提高了对高技能人才的管理及开发效率。而目前我市尚未建立高技能人才数据库,仅有依托于浙江人才网建立的浙江高技能人才网,其中关于高技能人才的信息非常有限,也无法为高技能人才提供求职招聘服务, 无法动态掌握人才的流动,无法利用地域资源的结构互补来满足人才合理流动。 二、推进宁波高技能人才发展的实施路径 1、完善引才政策,激发人才引进动力 一方面,切实提高企业的引才补助,有效降低企业的用才成本。如对于引进领军型高技能人才的企业,改变一次性补贴的方式,而是以该人才上年度工资总额作为基数,连续三年按该基数的50%给予企业引才补贴。另一方面,有效降低企业使用人才中介机构引才的成本,使企业的引才渠道更加多样化。如根据企业给付中介机构的佣金,结合所引进高技能人才的税前薪酬综合确定企业的引才补助。同时,为了激励中介机构积极引才,可将引才奖励扩大至高级人才的引进,并设置梯度化的引才奖励。 2、强化造血功能,扩大人才有效供给 一方面,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企业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要承担起宁波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体作用,加强企业自主培训,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有条件的企业还可承担起区域性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建立企业公共实训基地,实现培训资源区域共享。另一方面,推动多方合作联动培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引导当地领军企业与职业学校、高校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联合职业院校探索组建以产业链为纽带的职业教育集团,为宁波产业发展输送高质量的技能人才。 3、提高待遇水平,形成多元留才合力 引导企业按照岗位需求,对优秀高技能人才实行与管理人员、研究人才在职位、工资、福利、住房等方面待遇同等享受。进一步落实人社部印发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引导企业探索建立符合高技能人才特点的工资分配制度,建立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等为参考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鼓励企业采取股权激励等方式,并推动高技能人才的配偶、子女按有关规定享受公共就业、教育、住房等保障服务。 4、推进平台建设,提高人才区域价值 为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术攻关、传授技艺、传播技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政府部门应加快建立宁波高技能人才库,将其建设成为管理统一、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高技能人才库信息服务平台,人才库可方便企业与高技能人才之间进行对接,还可为用人单位、培训院校和高技能人才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服务。通过宁波高技能人才库的建设,盘活高技能人才存量,促进高技能人才共享,及高技能人才在区域内的合理流动,为宁波建设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制造业强市,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持。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