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科威 |
记者 黄合 通讯员 孙梓淳 “上午参加了表彰大会,特别是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真的万分激动。今后,我一定要严格对照‘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标准、按照‘六个带头、六个表率’的要求倍加努力,为村民多做好事、多做实事,奋力推进‘两个先行’,争取把横坎头村早日打造成为全国革命老区共同富裕示范片区。”昨日上午,余姚市梁弄镇二级主任科员、横坎头村村党委书记黄科威迎来了人生中最为“高光”的时刻。在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他捧回了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一年前,他同样在这里,代表横坎头村党委捧回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 横坎头村坐落于四明山区,享有“浙东红村”美誉,曾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心脏”,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到访、回信勉励的红色老区。黄科威和横坎头村的缘分,得从其作为农村指导员的经历开始说起。 2018年4月,横坎头村正沉浸在习近平总书记给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回信的激动兴奋之中。经历乡镇基层、建设系统、政策研究等多岗锻炼的黄科威,来到梁弄镇横坎头村任农村工作指导员,同时挂职兼任梁弄镇党委副书记。 不仅认真调研向村党委提出“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建议,还亲自带头推进乡村旅游综合体建设,使其成为村里地标性建筑——既有眼界又肯实干的黄科威立即得到了组织和群众的一致好评。2020年7月底,黄科威高票当选为村党委书记。 从“编外村民”到“领头雁”,黄科威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如何带领“浙东红村”增收富民、示范走好致富路?他和班子成员分析村情民情,决定首先在红色资源上做文章。“用活用足红色资源,让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一方面,黄科威认真推广“联六包六”工作法和“红色守护人”制度,以自然村为片区网格,在打造6个五星级“前哨支部”基础上,每名党员联系6家农户、包干6项事务。村党委每做一项重要决策、实施一项重点工程,哪怕只涉及一户群众,党员干部都会事先到自己联系的群众家里坐一坐,面对面听听他们的意见。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增强村子的“造血”能力,横坎头村成立了新农村发展有限公司等3家村属公司,建立红色教育培训产业,开播红色电台,修缮古村落,以红色资源吸引游客。同时,黄科威提议成立“红村互助发展联盟”,将学院的培训客源持续有序推送给开办农家乐的村民,让更多村民享受“红”利。 “游客多了,逗留时间长了,消费自然就带动起来了。”这一点,制售小吃名品“梁弄大糕”的黄金军深有体会,去年国庆长假期间,他就销出了4000多盒大糕,净收入5万余元。开农家乐的谢光中则喜滋滋地表示:“生意忙时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如今,通过实施公司化运作并大力发展红色教育培训产业,来村里开展培训、团队建设的客人快速增长,红色旅游、绿色乡村体验游成为村集体经济重要增长点。仅去年,“红村互助发展联盟”就推送了350万元的餐饮、农产品等订单,帮助村民的钱袋子一点点鼓起来。 一花开放不是春。为了真正实现共同富裕,黄科威还将目光聚焦到了周边村子的发展上。 去年8月,秉持“先富带后富、区域共同富”的理念,横坎头村采用“1+5+3”模式,吸纳汪巷等5个村为主要成员,带动让贤等3个村,成立“红锋共富联盟”,通过党建共商、事务共管、资源共享、难题共解、活动共办、发展共促,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方向。 去年年底,横坎头村更是与上千公里之外的四川凉山昭觉三河村“结对”,成立合资性质的昭觉横河美丽乡村发展有限公司,在特色农副产品销售、数字乡村及人才培训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开启共同富裕新征程。 去年横坎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59.6万元,比2017年增长10倍多;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万余元,远远高于四明山革命老区群众人均收入3.15万元……建党百年之际,横坎头村也交出了革命老区振兴共富的高分答卷。 “我们将不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嘱托和殷切期望,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老区共富的‘红村路径’!”黄科威充满信心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