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记忆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2月13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谯楼打罢二更鼓”

宁波鼓楼

宏村的更楼
嵊州金庭镇华堂村的后更楼
古镇上的“更夫”
江西安义古村更楼

    

    

    

    桑金伟 文/摄 

    

    我幼年丧父,母亲晚上经常开会、加班,把我们最年幼的姐弟仨搁在家中。两位姐姐爱看越剧,常把我带入戏文场以便管束。其实我不喜欢越剧,但是看多了也会哼几句。

    “谯楼打罢二更鼓”是越剧《碧玉簪》中的一个名段。与它相仿的还有黄梅戏《卖油郎与花魁女》中的一段:“耳听谯楼一更梆,花魁酒醉牙床上……耳听谯楼二更梆,二更二点月光华,八仙桌四个盖碗一壶茶……三更三点月西斜……”

    “谯楼打更”之所以常被写进唱词,我想是因为用它来“起兴”,能很好地表现时间之流逝和主人等待之焦虑,同时也说明“打更”在古代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写进唱词,才会引起大家的共鸣。

    “谯楼打罢二更鼓”至少点出了三个事物:谯楼、打更、更鼓(或更梆)。《卖油郎与花魁女》更揭示了时间(月亮位置)的转换:一更,夜始深,二更是夜半,二更二点月色最浓,三更三点月已西斜,四更是后半夜,五更已接近天亮。

    谯楼这种建筑在古代很常见,很多曾经的县治、州治、郡治、都城所在地,今天尚能找到它。谯楼、钟楼、鼓楼、更楼,在实际表达中,区别并不严格,但细辨还是各有侧重的:

    谯楼,“谯”通“瞧”,瞭望之意,故谯楼是指古代城门上建造的用以瞭望的楼。有人认为它是钟鼓楼的一种。

    钟楼即悬有大钟的楼阁,鼓楼即置有大鼓的楼阁。撞钟击鼓是为报时,同时也有官方张扬宣示之意,此所谓“晨钟暮鼓”。它和府衙、城门、城隍庙一样,是古代一个城市的“标配”,具有礼制意义。钟楼、鼓楼常被合称为“钟鼓楼”,很多大城市往往“两楼”分列,遥遥对峙,如北京、西安等地就是这样。

    更楼并非一个城市的“标配”,更楼往往设在小地方,格局也小,同一地方可有多处。如新昌、嵊州、奉化三地交界处的华堂古村就有两个更楼。更楼常供巡逻报时的更夫落脚。巡逻报时往往到四更后就结束了,故广东一带俗称更楼为“四更楼”。更楼彻夜亮灯,因此也有称其为“灯楼”的。

    大凡公共建筑,总是由最初的单一功能向复合功能发展的。既然登上高楼瞭望了,为什么不把报时、报警、望火等功能结合进去呢?因此,谯楼、钟楼、鼓楼、更楼的实际意义相差无几,后来的望火楼、碉楼、炮楼等,多少也有这些功能。

    打更是古代民间通行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更夫每晚从更楼出发巡逻报时。更夫彻夜不睡,通宵守候着计时滴漏或燃香,生怕失时。这是理应受到尊重的老行当。

    现在当然不可能拍摄到真实的更夫形象了,我对更夫的印象来自影视剧或表演场合。如儿时在电影《平原游击队》里看到更夫,声声喊着“平安无事啰!”暗中掩护着游击队员;后来在乌镇、重庆某古镇又遇上了乔装打扮的更夫,一个提着一盏灯笼,灯笼上书“更”字,一个穿走卒服装,胸襟绣着“更”字,意在营造古镇“古”的氛围。几年前又在慈溪非遗展演中拍摄了敲竹梆子的更夫。更夫大概就这形象了。

    说到鼓楼,不能漏下宁波的鼓楼。遍走中国,看过各地的钟鼓楼,宁波的鼓楼不算雄伟,但它的独特造型,在别处我从未见过。宁波鼓楼顶上正中耸立着一个方形的瞭望台,此式样我称其为“冲天楼”。地方文史研究者水银先生在《鼓楼与灵桥》中说:约1916年,宁波警察厅在鼓楼顶上建造了水泥钢骨方形火警瞭望台,并悬警钟。1930年底,宁波城区的“救火会”在瞭望台的基础上增建了钟楼,置标准时钟一座,四面如一,既能报时,亦可报警。

    其实,宁波鼓楼的报时,至少始于宋代。据载,宋时宁波子城“奉国军楼”中就有了刻漏(滴漏)。1048年王安石在鄞任职时,曾写过一篇《新刻漏铭》,想必那年刻漏换新,王安石才作此铭。铭文虽寥寥数句,但教人以钟鼓律己、进取不辍,成了一段千古佳话。

    老地名往往是我们探寻古迹的“缝隙”。1986年的《慈溪县地名志》为慈溪市观海卫镇收录了关于鼓楼的3个地名:“鼓楼”“鼓楼山”“鼓楼下街”。从书中获悉: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当年抗倭时用”;鼓楼山“曾名磨刀山……海拔23米。据光绪《慈溪县志》载:县西北七十里,在观海卫城内,俗称鼓楼山。明嘉靖初,卫指挥王祚建谯楼于上”;鼓楼下街“位于镇东北部……长155米……因街位于鼓楼山北侧,故名”。

    大概40年前,我曾登临鼓楼山,当时它尚具山样,但四周的楼房日长夜大,可想而知最终“山亦不山”。

    比观海卫低一级的“三山所”即浒山所,既有更楼也有鼓楼。校点版道光《浒山志》载:“三山所城……俗呼浒山城,三山巡检司驻扎管辖……城周三里一百二十八丈……月城四、陆门四、水门一、月楼四、城楼四、敌楼四、更楼一、窝铺六……”该志衙署篇中又说:“正千户刘衙。刘端(注:三山所首脑)衙署在虎山南,鼓楼北,俗呼所厅……鼓楼,正千户衙前。洪武二十二年建。”该志还附有一文《更鼓说》。

    当年三山所隶属于(余姚)临山卫。嘉靖《临山卫志》记写时,附带介绍了三山所。《临山卫志》载:“三山所,正厅三间……军器局南有鼓楼,今俱圮。”

    浒山鼓楼在明嘉靖时已圮,难怪今人俱不知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