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记忆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1月17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邃的陆埠水库


远眺陆埠水库大坝。

陆埠水库风光。

    

    

    

    颜文祥 文/摄 

    

    像一颗闪亮的明珠,镶嵌在松林竹海中;像一面绿色的镜子,置放在青峰秀岭间。如果说余姚陆埠镇是一幅充满诗意的山水画,那么,陆埠水库无疑是这幅画中最动人的地方。

    陆埠水库位于姚江支流陆埠大溪的乌石山脚下,距下游的浙东名镇陆埠镇只有3公里。如果从余姚城区出发,沿陆上线大约半个小时的车程,翻越西岙岭之后,就可以看到碧波荡漾的陆埠水库了。

    陆埠水库的主色调只有一个字,绿。春的嫩绿,夏的浓绿,秋的深绿,冬的青绿。当然,春的嫩绿中还有一团团的红,那是山坡上映山红的热情;而冬的青绿中则有一点点的白,那是山顶上还没有融化的雪迹。陆埠水库看上去并不是很开阔,两岸青山仿佛是大地母亲的两只巨手,紧紧地把她抱在怀中。大坝不远处的水面上,耸立着一座浓绿如黛的小山,这小山像一块翡翠,挂在水库的胸前。目光越过小山,又是一脉如玉带般飘逸的山岭,起起伏伏,一直延伸到一个叫袁马的村庄。正是这条玉带,把水面一分为二,青山倒映在水中,就像一行行的诗朦朦胧胧地写在一幅山水画的留白处,别有一番风韵。也因此,陆埠水库尽管库容面积达2871万立方米,但看上去一点也没有波澜壮阔的感觉,反倒有一种小家碧玉的味道。但这种小家碧玉是深邃的。

    其实,走近陆埠水库,不单单是为了体悟山水的灵动,还应该在亲近山水之时感受红色的情怀。是的,陆埠水库的四周,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传奇,许多地方浸润着革命先烈的鲜血。

    陆埠水库的上游是一个叫袁马的山村,有着“养生福地、阁老故里”的美名。当年四明山上的抗日游击战,有几次曾在这里响起枪声。翻开余姚的革命史,就有着关于袁马可歌可泣的一页。1942年10月10日晚,新四军三北游击司令部根据“坚持三北、开辟四明、在完全占领四明后,争取控制会稽山”的工作方针,由谭启龙、何克希率领司令部政治部机关人员、四中队和教导队的官兵向四明山挺进,于14日在石门遭到国民党慈溪警察大队200余人的偷袭,在何克希司令的指挥下,我军投入战斗,并取得了挺进四明山的第一仗胜利。之后,司令部政治部机关选定以袁马村为中心,分别设在袁马大洋弄和大洋弄不远处的横地塍,由此揭开了新四军创建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帷幕。

    离开袁马,沿袁毛线而上,很快就到了一个叫余鲍陈的山村。离这个山村不远有一个叫草茅庵的地方,它就像一粒革命的火种,点亮了当年的整个四明山。

    抗日战争胜利后,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奉命北撤,在四明山区留下了不足一百人的干部和工作人员,分散隐蔽在各地,坚持斗争。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反动当局对四明山进行了大规模清剿。当时分散隐蔽在深山里的同志,紧紧依靠群众的掩护和支持,遵循“保存力量、等待时机”“依靠群众、依靠山地”的策略,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为了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疯狂“清剿”,1947年5月11日,中共四明山工委在陆埠镇孔岙村附近的“集中公馆”召开会议,提出了“从隐蔽坚持转变为发展游击斗争尽快创建主力武装,用军事打开局面”的指导方针,决定把分散在四明地区的各县武工队集中起来,建立一支四明武装。1947年5月15日晚上,在陆埠镇余鲍陈村西北山上的草茅庵,中共四明工委的顾德欢、陈布衣、朱之光、钱铭岐等领导同志及武装人员和地方干部共70余人,集合在一起举行了四明主力武装成立大会,组建起了一支人民武装,这就是浙东人民革命史上著名的“草茅庵建军”。尽管这支队伍当初只有指战员43名,但它实现了四明山地区从分散斗争向公开发展游击战争的战略转变,对四明地区乃至整个浙东革命形势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今天,陆埠人民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在陆埠水库下游的撞钟山上建立了一个红色主题公园。

    撞钟山位于陆埠镇南首,青山碧水,景色优美。在革命战争年代,撞钟山麓曾发生过悲壮的洋菜厂事件。在撞钟山西麓还埋葬着在梁弄狮子山战斗中壮烈牺牲的王志祥(又名王履本)烈士。

    红色主题公园由陆埠镇离退休老同志发起,自1997年春至2006年先后投入资金260余万元,大部分资金由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及部门捐助,分四期建成革命烈士纪念碑与钟山亭等。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名,由抗战时期浙东区党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浙江省委书记的谭启龙同志亲笔所题。

    如今,走近陆埠水库,印入脑海的不仅仅是一片秀丽的风光,还有一段值得缅怀的峥嵘岁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