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4月12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群众转向少生优育”
提出哪些新命题

    冯海宁

    对于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建议政府出台政策鼓励早婚早育的提案》,国家卫健委官网日前公开了相关答复。答复中指出,相关法律中已经没有“鼓励公民晚婚晚育”的相关表述。当前,群众生育观念已总体转向少生优育(4月11日澎湃新闻)。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人口减少85万人,主要由于新出生人口减少。国家卫健委调查也显示,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继续走低。在这种情况下,有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建议“出台政策鼓励早婚早育”,显然出于好意。

    从国家卫健委答复来看,没有出台政策鼓励早婚早育的意思。原因有二:一方面,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及地方条例中,已删除晚婚晚育的条款,《民法典》中也没有“鼓励公民晚婚晚育”的相关表述。这意味着在法律层面已经为结婚、生育创造宽松环境。另一方面,如今群众的生育观念已总体转向少生优育。换言之,由于适龄人口的生育观念发生转向,即使出台政策鼓励早婚早育,也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当前需要解决的,是制约生育的主要因素。而我国已经通过相关支持配套措施化解生育养育方面的担忧。

    的确,如今群众生育观念已经转向。这种转向受多重因素影响,比如,由于适龄人群观念多元化,部分人产生了少生乃至“丁克”的想法。再如,一些人由于担心“养不起”“养不好”,进而认为少生为妙,将精力财力转向优育。这是适龄人群的自由选择。

    那么,群众生育观念已转向少生优育,意味着我们面临哪些新的现实命题呢?

    其一,“少生”是否影响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目标的实现?相关权威文件明确提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对于改善人口结构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具有重要意义。但如果“少生”导致新出生人口持续减少、大幅减少,或影响人口均衡发展。

    其二,多少家庭能够真正做到“优育”?优育,是指新生婴儿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目前优育没有公认的统一标准,可能有人认为,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就是优育。但有钱人群、知识分子人群的优育标准,或与农民、农民工的标准不一样。如果部分家庭或受经济条件限制,或受生活环境影响,没有通过少生达到优育的目的,显然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要想做到优育,既需要家庭具备相应的支撑条件,也需要社会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但从现实情况来看,部分家庭尚不具备优育条件。

    再看公共服务。国家层面通过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和立法,很多地方通过延长生育假期、发放补助金等,在为优生优育创造更好条件。但一些地方受何种因素影响,对优生优育的支持力度不够,难免会影响部分家庭优育的效果。

    另外,“少生”能否画出“红线”,“优育”能否给出标准?如果“少生”有“红线”,就该启动更为有力的措施,确保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如果“优育”有标准,那么既能指导家庭培养和教育孩子,也能指导地方履行职责使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