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四明周刊·艺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7月03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浪淘沙 信念永恒

——影片《力量密码》观后

《力量密码》电影海报

    汤丹文

    取材于宁波北仑人张人亚守护党章事迹的电影《力量密码》近日上映。这部影片举浙沪赣皖四地之力打造,由宁波市委宣传部、宁波广电集团、北仑区组织创作,宁波影视艺术有限公司联袂多家单位出品,是近年来完全由宁波原创的作品之一。

    党章守护人张人亚的事迹被创作成文艺作品,已有多次。像话剧《张人亚》,主要聚焦沪甬两地,以张人亚与父亲张爵谦为主要人物,在有限的舞台空间里,较为集中紧凑地表现两代人守护党章等革命文物的故事。而对电影而言,场景的丰富性为创作留下了较大的空间,电影的市场属性也决定了它应有的曲折生动性。

    在影片开拍前的剧本研讨会上,笔者有幸参与其间。当时,资深编剧、曾与黄亚洲联合编剧《开天辟地》的汪天云老师,为我们预先描述了一个革命者波澜壮阔的人生。

    张人亚的传奇生涯遍及浙沪赣皖等地,他身上不仅仅只有“党章守护者”一个标签——他是上海金银业工人运动的领导者、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参与者、中共地下交通的联络员、红色中国出版印刷界的先驱。当然唯一不变的是苏区《红色中华》报在悼词中给予他的定性:“最勇敢坚决的革命战士。”

    从张人亚这些身份着手,我们在影片中看到了丰富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场景:上海街头的激烈血战、隐蔽战线的无声斗争、兄弟情仇间的跌宕追杀……

    枪战、武打、谍战剧的杂糅,文戏、武戏、情感戏的交织,让《力量密码》超越了一般人物传记片的范畴。虽然里面有虚构,守护党章的情节,已成为暗伏其间的一条主线,但总体的真实和创作的灵魂却被主创人员牢牢把握:展现大革命时期的人们,大浪淘沙下的信念与背叛、理想与动摇,以及这些历史对于现实的教育意义。

    看完《力量密码》,我不由得想起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拍摄的经典影片《大浪淘沙》。《力量密码》与它一样,也讲了几个结义兄弟,在大革命的洪流下,或为龙蛇或为鱼鳖的故事。《大浪淘沙》中,于洋扮演的靳恭绶,曾让我们这些上世纪六七十代生人印象深刻。而片中的余宏奎,像极了《力量密码》中“银楼三兄弟”中的尤涛,他在金钱、地位利诱下,忘了初心,投奔反动派,堕落为无耻叛徒。

    在《力量密码》中,尤涛最初的动摇是在生死之战胜利后,在警察局长的抽屉里拿走了一块金表。在他心中,拼死拼活干革命,拿走一件东西并不是什么大事。而在张人亚看来,为广大人民谋利而改造旧世界,这是信念的出发点,决不能动摇;而借着革命的名义为自己谋私利,更是不能容忍。在影片的高潮段落,尤涛在废弃的工厂内追杀张人亚。在激烈的打杀之后,曾经的兄弟生死对峙。此时,张人亚说出了这部影片最精彩,也是笔者认为是“戏眼”的台词:“信念变了,就是背叛。”

    所以,表达信念的力量与守护的意义,构成了影片《力量密码》叙述的主基调。在张人亚、夏一岚、朱明义、张爵谦、尤涛等人物的命运交织或冲突中,完成了中国革命为什么会胜利的“解码”。而对张人亚而言,因为对真理的信仰,他与父亲一起,舍命守护着现存最早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和中国共产党第一部章程唯一存世的中文版;因为对解放全人类事业的笃信,他默默守望着地下交通线,视过手的无数金条等钱财为无物,为革命事业无私筹措资金;他不仅以坚定的信念守护着真理,最后加入出版印刷事业,成为真理的传播者……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力量密码》塑造的张人亚是成功的。如同主演张桐所说,张人亚一生给人的感觉虽为平实,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具有“桀骜的风骨,坚定的信仰和殉道的热诚,也有着将父母之爱、儿女之情悄然深藏的侠骨柔肠”。这不由使我想起了同样是革命题材的爆红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结尾的一行大字:“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其实,《力量密码》也表达了一个相同的母题:“大浪淘沙,信念永恒!”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